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御史大夫(2 / 3)

底收集了多少人證物證,也不問問封德彝當年到底做了些什麼事?”

李乾佑怒道:“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本官才讓你停止彈劾!你可知道一旦鬧開,這件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唐臨見到一旁的劉祥道默不作聲喝著茶,底氣足了幾分,梗著脖子道:“御史臺風聞奏事、受理訴訟、監察百官,眼中自當唯有律法、正義,至於說影響,那是宰輔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吾等在其位、謀其政,這才是御史的職責,朝政得失、影響大小,與我何干?御史中丞若是擔憂這些,還是等您成為宰輔之後再說吧。”

御史,風聞奏事、監察百官也,自古以來便是維繫朝堂法度之所在,歷來受人景仰。本朝更是將御史臺的職權擴大,甚至可以設定臺獄、受理案件,這就給了御史更好的上升渠道。

御史的政績是什麼呢?

自然是彈劾官員的成功率,成功率越高、彈劾的官員品階越大,政績自然也就越好。

現在受理揪住了一樁大案,且人證物證基本齊全,豈能將如此一件功績放手?

等閒一般的御史,一輩子或許都參與不了這樣一件大事,彈劾不倒如此一位功勳大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況且御史大夫置身事外、聽之任之,自是耐人尋味。

李乾佑氣得吹鬍子瞪眼,手都哆嗦了,拿這等視政績如性命的年青官員無可奈何,只得轉向劉祥道,儘量緩和語氣:“茲事體大,若是不能控制好範圍,或許會影響太宗皇帝功績、名譽,陛下未必會高興,還請三思。”

如今朝野上下對於太宗皇帝的功績極力吹捧,其中最為人所公認的一項便是“眾正盈朝”,若是將封德彝劃歸“奸佞”之列,那麼受其迷惑的太宗皇帝自然免不了一個“識人不明”的評語,對於太宗皇帝的聲望有所損傷。

最為重要的是封德彝早就死了,人死賬消,何必緊咬住不放口?

唐臨梗著脖子冷笑:“御史中丞說下官被人收買、為人張目,卻不知你一味阻攔此事,又是被何人收買、為何人張目?”

李乾佑氣得不理這個棒槌。

在他看來,劉祥道之所以空降御史大夫這個職位,正是皇帝需要徹底掌管御史臺,避免御史臺淪為某一些龐大勢力的附庸進而失去其公允、公正、中立的屬性,而是要成為輔佐新政施行的“護衛者”。

此等情形之下,又怎能縱容唐臨彈劾封德彝,從而導致太宗皇帝聲威受損、朝野上下戰戰兢兢?

官場之上,沒有誰真的清如水、明如鏡,暗地裡的齷蹉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大節不虧混到致仕,那就是忠臣、直臣。

現在不僅致仕了要追究,連死後都要揪出往昔舊事,誰不是心驚肉跳?

不利於團結啊……

劉祥道放下茶杯,蹙眉緩緩道:“御史臺是天下的御史臺,是大唐的御史臺,卻不是陛下的御史臺,這一點,希望李中丞謹記於心。”

一句話,就給整件事定了調子。

是否損傷太宗皇帝的聲威,是否惹得陛下不滿,並不在御史臺的考慮之內,御史臺不對皇帝負責,只對大唐負責、只對天下負責。

李乾佑面色震驚,朝堂上下誰不知你是陛下的鷹犬走狗?如今卻說出這番話來,這是已經改換門庭了?

發現自己好像捲入了一場了不得的暗流之中,李乾佑戰戰兢兢、心驚膽顫,趕緊閉上嘴。

劉祥道看向唐臨,叮囑道:“如若風聞奏事也就罷了,有無實證並無必要,可這件事必須要掌握真憑實據,人證物證缺一不可,御史臺不畏強權、實事求是,卻也要嚴謹客觀、一絲不苟,你明白我的意思?”

得到大佬的支援,唐臨極為興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