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2)(1 / 4)

不過在楊休羨給他一通解釋後,就豁然開朗了。

眾所周知,明朝對農民的賦稅和徭役,都是根據其所擁有的田地的數量和等級來決定的。擁有的數量越多,等級越好,要交的賦稅就越多。

不過有這麼幾種人,不管擁有多少田地,都是不用交稅的。他們就是:皇親國戚,進士,以及道士僧尼。

是的,在明朝,只要考上了進士,全家都能免除糧役。

如果你在讀書一途沒有天分,又沒有皇親國戚這樣的身份,還硬著頭皮不想交稅怎麼辦路子不是沒有出家。

我們先不說出家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難度,就單獨討論一下為什麼一個尼姑庵裡可以住進一個男人吧。

明朝建國前期,國家內的荒地很多,洪武大帝採取了輕徭薄賦的稅收政策,鼓勵大家開荒。熱愛種地的老百姓們也積極響應。

到了明朝中後期,理論上田地的數量要比前期多了不止一兩倍,收上來的稅也應該幾何式得提高了吧。

不,稅收並沒有如願猛增。

田當然不會消失,勤勞的中國人民不會放過任何一塊荒地。

只是它們從需要繳稅的民田變成了不用納稅田了。

為了逃避高額的土地稅,和以此為標準計算出來的一大堆苛捐雜稅。無奈的大明農民選擇把土地依附在官田或者免於交稅的人家之下。自己就乾脆做佃戶,因為在黃冊上顯示他沒有土地,所以全家都不用交稅了

這種神奇的做法,在明朝甚至有個學名,叫做影射。

不是指桑罵槐的隱射,是影射差役、詭計田糧的影射。

這就導致了明朝中後期,士紳地主和大寺廟擁有百頃田地,卻不用交一份糧稅。而只有三五畝薄田的普通農民卻成為納稅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先不說那麼遠,反正就這麼個情況寺廟,尤其是有名的寺廟,擁有非常可觀的田地數量,以及依附於他們下面的僧尼,佃戶,甚至逃脫徭役的流民。

位於陶然亭附近的慈悲庵就是這麼一個擁有幾百畝土地和佃戶的大廟。

土地多了,空閒的房子自然也多。慈悲庵就會將這些空房出租出去,賺些銀錢。

說是租住在慈悲庵,實際上只是說是慈悲庵附近的空屋裡。在明朝,已經有了專門的房產經濟人,就是所謂的牙人。

到北京上任後不久,山東人高會,就透過牙人租住了慈悲庵空餘的一間小房子。

很多到京城投親訪友的窮人,或是租不起客棧和京內宅院的應試舉子,都會選擇居住在城外的廟產中。

既便宜又清靜,也不失為一個好去處。若舉子他日蟾宮折桂,更是會為廟宇新增名聲,算是雙贏。

高會雖然是個不信神佛的粗人,但也知道自己身為錦衣衛,早就滿手殺孽,唯恐玷汙了清靜之地。故而在慈悲庵那邊租了將近三年的房子,至今都沒踏足過庵堂內半步。

壓根談不上忌諱。

啊,我這下明白了

萬達恍然大悟。

說到底,朝廷給的工資太低了,高會租房不易,只能去郊區。

同時也心下惻然。

難怪自己休沐的日子,時不時還看到高會在城內當值。

照理說作為他的隨扈,高會的作息和自己應該是同步的。

北鎮撫司可沒有加班費一說。他之所以那麼勤奮,休沐日還去上值,就是為了那兩頓免費工作餐吧。

你們兩個剛才出去,看到了什麼了

楊休羨問道。

他和高會接觸的時間不多,但是知道他為人雖然耿直,在業務上卻半點不差。剛才他和鄧翔兩人去了那麼久,必然是發現了什麼蹊蹺。

而且以高會的酒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