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悄悄將此人帶走救治,醒來之後盤問其身份,發現果然不一般,這竟是一位北虜貴族,其名為元滸,乃是汗王元屠之侄。
元滸落入齊人之手,本以為命在旦夕,沒想到不僅撿了一條命,還被悄悄放了回去,條件便是一封讓他捎給汗王的密信。
信中具體內容,除汗王之外無人得知。左右只知他看過信後十分歡喜,得意洋洋道:“齊主昏庸,白白屈了英雄。本王得此將門虎子相助,當如虎添翼……我大燕國運蒸蒸日上,併吞南北之日不遠矣!”
至此,蕭定邦與汗王元屠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秘密建立了外人不知的聯絡。
直至天佑三年,一變天下驚。
蕭定邦一擊不成,遠遁千里,在北虜接應之下遠走草原;天佑皇帝御駕親征反遭伏擊,只得傳位於當今天子,含恨而去。
世人皆以為蕭定邦早已投奔北虜王庭,成為汗王元屠座下鷹犬,實則他與北虜只是合作關係,元屠對這位驍勇善戰的平虜伯之子十分欣賞,甚至不惜許以王爵之賞。
汗王之下亦有諸王,爵位低於汗王一級,各自擁有人口兵馬,少以千計多則萬計。
元屠許以蕭定邦的便是整整兩千人。
後者卻只是拒絕。
汗王元屠本欲繼續拉攏這位勇士,實在拉攏不成或許就只能施以辣手。蕭定邦卻不給他機會,不久便悄悄出走,再無音訊。
此事說來亦令汗王元屠引以為恥。
故而中原盛傳蕭定邦投奔其麾下,為北虜鷹犬時,元屠不曾闢謠。
——總不能站出來告訴齊人,這傢伙一身反骨,雖然背叛齊帝,卻也不肯效忠大燕,已經提桶跑路了罷?
得知此事的大齊君臣心情複雜。
() 蕭定邦本有大才,又受天佑皇帝看中,為其父平虜伯蕭遠昭雪,在京營擔任要職,又得繼伯爵,未來前途可以說無可限量,當年朝中百官不知多少人對其豔羨不已。誰能想到此人竟然會成為可恥的叛國賊?
而今知曉其人不曾在北虜獲得好處。可見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不惜捨棄大好前途,叛國棄民,全然是仇恨難消。
若然他不曾走歪路,或許又是一個平虜伯……一念及此,大齊君臣痛恨此人之餘,對留下爛攤子的永昌皇帝更為不滿。
若非這昏君冤殺大將,何至於有今日?其父不死,在父親教導下成長起來的蕭定邦或許真能如他的名字一般做到安邦定國。他與天佑皇帝或許真有機會君臣相得。最重要的是,北地百姓不會遭此無妄之災。
只可惜,所有的假設都沒有意義。蕭定邦已成大齊罪人,天下人都不會放過他。
許義猶且不死心地追問其去向,最終只得到一個不確定的模糊答案:“其人如今何在,王庭亦不知。據說有人曾在漠北深處看見過他,也有人說他早已南歸……”
而傳得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北面諸胡異軍突起的一支小部落已經落入蕭定邦之手。東西二燕所聯絡的“援軍”中就有此人。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齊國君臣所提出的先決條件,南燕王庭實在是滿足不了。
從許義的轉述中得知此中內情,齊國君臣只得收回這一條件,直到是一旦發現蕭定邦的下落,南燕王庭必須向他們傳遞訊息,若獻上蕭定邦人頭,方能證其誠意。
至於現下,和親是不可能和親的,互市倒是可以談談,但依永昌舊例是不可能的。
拿捏住南燕王庭底線的大齊君臣底氣十足。於是,雙方又開展了新一輪的談判。
和談大致進展,都在新鮮出爐的朝廷邸報上,不過只有大概,不涉及隱秘之事。如蕭定邦叛國的內情和後續,上面就沒有。
而謝拾身為翰林院修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