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之日,得大吉之魚,可不正是天作之合!”
接過這家塞的雞蛋,那家送的野菜,拎著空蕩蕩的漁網,謝拾一路向家走去。
視線所及之處,大片大片金色稻田掀起重重波浪。大雁南歸幾度,楓葉綠了又紅。
前幾年年景不好,大齊各地遭災,便是新帝改了年號也不曾為大齊喚來“天佑”。
與災害嚴重的地區相比,泊陽縣已算是幸運,時旱時雨,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災荒。
然而,即便是輕微的天災,對於抗風險能力為零的普通百姓而言都是一場難以抵禦的災難。
家有餘糧的還好,勉強能撐過去。豐年都只能勉強混個溫飽的人家,頓時就被逼到了絕處,有些人家甚至不得不賣兒賣女。
萬幸熬到今年,終於風調雨順。地裡沉甸甸的稻穀,讓每一位鄉民臉上喜笑顏開。
鄉間小路很快走到盡頭,出現在謝拾眼前是熟悉的小院,昔日一進的宅院已是擴大一圈,從前的院牆拆了,緊挨著東廂房的空地上又起了兩間房,一眼看去磚瓦猶新。
這是今年年初才蓋的新房。
謝家院子不大,除了老兩口居住的正堂與廚房之外,家中一共四間廂房,三房各佔一間。多出的西廂二間,本是謝松的房間。只不過,當年他搬入西廂二間不久,先是念社學,又是入永濟堂當學徒,常年吃住在外,竟是不曾在家住過幾回,以至於除了逢年過節之外西廂二間常年空置。
謝拾開始上學後,這裡就成了姐弟三人的小基地,他們在此唸書、識字、背詩、籌備捉蛐蛐……不知不覺留下了太多回憶。
隨著大房姐妹倆年歲增長,不便再與父母共居一室,家中數來數去只剩這一間空房,只得先將這間房給了姐妹倆,甚至顧不得謝松回家無處下腳——謝大有老兩口盤算得挺好,長孫常年在外,小孫子年紀又小,等姐妹倆出嫁,西廂二間不就騰了出來?
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
先是去年年底,三房生了一對龍鳳胎;隨後是今年年初,大房長子謝松與其恩師鄭大夫的孫女議親……儘管這幾口子常年住在鎮上,可家中卻不能沒個落腳地。況且,長孫謝松怎麼都得有一間婚房,總不能在鄭家拜堂成親吧?那豈不是成了上門女婿?
一家人決定,是時候蓋新房了!
當然了,受
() 限於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最終謝家也不過是蓋了兩間新房而已。
新房建好後,一間給了謝松,他與新婚妻子鄭氏住了一段時日,便雙雙去了永濟堂;另一間面北朝南、採光極好、冬暖夏涼的廂房,則被分給了謝拾。為方便他讀書,其中還特意隔斷出一間小書房。
偶爾有鄉民路過,免不了駐足嘖舌:“……這老謝家看來是真要發達了啊!”
旁人聽了,不免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謝家這兩年眼瞅著起來了,聽說他家老三在外販貨,都把生意做到了縣裡……”
“我怎麼聽說是和永濟堂搭上了關係,山裡挖的藥材都能高於市價去賣哩?”
“瞎說!你們說的都是哪裡聽來的謠言,謝老二分明是做木工活賺的錢——連王大戶家的小姐要出嫁,都親自請了他去打床打櫃子,僅這一單就抵一年的苦工罷!”
揣測歸揣測,眾人語氣中不無羨慕之意,卻聽不出絲毫嫉妒,只有一片嚮往。
極少數心中泛酸的人,才起了個話頭,就被其他人噴得閉了嘴,不敢繼續多言。
大家都知道,這是謝家應得的。
前兩年收成不好,許多人家都要節衣縮食,貧困者甚至賣兒賣女,二橋村之所以日子還過得下去,固然是因為大家本就有些許家底,也有賴於謝家分享給村裡的“祖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