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長輩的周知縣到謝拾那空有血緣關係、此前從無交集的舅父舅母……他的名字突然萬眾矚目,世界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友好。
或許,當一文不名的農家子成了十歲的小三元,連路過的狗都會衝他多搖兩下尾巴。
如此,辦不辦酒席還重要嗎?
謝拾成功說服了全家人。最近才有了“炫耀兒子/孫子”這一愛好的老徐氏與餘氏婆媳倆大失所望,卻也無法提出反對。
她們只好將百分百的心力都投入到對謝梅婚事的操辦上,誓要讓謝梅風光出嫁。
周代婚禮,往往遵循“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親迎”六禮。不過,數千年來時移世易,歷朝歷代的婚禮都有變化。
及至大齊,貴族婚禮依舊擺脫不了六禮的影子,庶民百姓的婚事卻愈發簡便,又因為地區的不同發展出了不同地區的特色。
如襄平一代,庶民婚事就十分簡練,走完納采、納徵、請期三道流程就能成親了。
而薛家著實誠意十足,納徵的聘禮都有足足五十兩,地主大戶家娶婦也不過如此。
本打算在大孫女嫁妝之外再添上十兩銀子壓箱底的老徐氏見狀,一咬牙又加了十兩。
放在從前,只這一回為謝梅置辦嫁妝的銀錢,一家人至少都得不吃不喝攢上五年。哪怕如今日子寬裕不少,可開銷同樣多了不少,這份嫁妝仍是令老徐氏肉疼不已。
好在謝拾得中小三元后發了一筆“橫財”,收的賀儀加起來便有上百兩,從前公中為他讀書投入的銀錢一次便回了本。
不僅如此,有了秀才功名在身,賺錢比從前容易百倍,謝拾日後讀書便可自給自足,不需家中貼補銀錢。必要之時,他說不定還能反過來貼補家中一二。
若不是聽謝拾私下同她分析過前景,心裡有了底氣,老徐氏也不至於如此大方。
不過,這個決定甫一宣佈,卻在向來和睦的謝家內部濺起了不大不小的水花。
——莫說薛家是地主大戶家娶婦的手筆,謝家又何嘗不是如此?普通人家的女兒,一般陪嫁一二兩銀子就不錯了,如謝家這般豪奢,真真是地主家的小姐才能勝過!
二房夫妻倆還好,儘管心裡犯嘀咕,聽謝拾一通忽悠
,想到自家寶貝兒子這幾年讀書都是公中出的錢,只怕抵得上大房三個兒女的聘禮與嫁妝——儘管謝家這幾年蒸蒸日上本就與謝拾有關,但謝拾不提,他們一時自然想不到——夫妻倆也就漸漸釋然了。
三房的張氏卻頗有微詞。
“……梅姐兒向來孝順懂事,大方得體,我也不是那等小氣的嬸孃,豈會不想她婚後過得好?”
關了門,她對丈夫抱怨道。
“按理說,咱家如今日子是寬裕了,可這幾年供拾哥兒讀書開銷也大。好容易攢下一點家底,出個嫁妝就貼了一半……梅姐兒下頭也還有四個弟弟妹妹呢!就說蘭姐兒,來年她成親,家裡又該掏出多少?”
——她言下之意,照婆婆這麼個大方勁兒,大房三個小輩佔了生得早的便宜,嫁娶之事遲早要將公中的銀錢耗光。自家龍鳳胎至今方才兩歲,還能剩下什麼湯湯水水?
更何況,說是公家的銀子,實則三房出了大頭。大房全副精力都集中在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二房倒是還有謝林靠木工活掙取額外收入,三房謝森本就是收入最高的糧鋪掌櫃,平日裡還藉著人脈接些額外的活計,做箇中人之流,他的貢獻在三兄弟中當居第一。
三房貢獻最大,自家孩子卻因為年齡最小無法受益,張氏心中怎能沒有想法?
謝森卻道:“我看你才是糊塗了。大房的侄兒侄女生得早,才是吃了大虧。”
“……去年年初松哥兒娶妻才費了幾個錢?除了十兩聘禮,大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