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很久,卜寧才說:“不是守著,我們一直都在這裡。”
“你們?”聞時愣了一下,猛地朝謝問看了一眼,又問他:“什麼叫你們?你是說……”
“還有鍾思和莊冶,都在這裡。”卜寧說,“當年留下這個陣,是因為忽然有感,千年之後也許會有故人重逢的一幕,沒想到……”
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番場景,不知該說不幸,還是萬幸。
曾經幼年不懂事的時候,他常為自己天生通靈的體質沾沾自喜,覺得這是老天饋贈,說明他是芸芸眾生中極為特別的那個,說明他能成大事,能當大任,能留青史。
但後來,他發現這似乎不是饋贈,至少不單純是饋贈。
都說諸行無常、諸漏皆苦,大概少有人會比他體會得更早、更深。
幼年時候,他還沒學過如何關閉靈竅,時常跟一個人說著話,就會看見對方未至的災厄。
有時滿眼血色,有時滿目死相。
他分不清真假,時常會在那些場景出現的瞬間做出一些惶然驚詫的反應,次數多了,他就成了許多人口中的瘋子——不知何時會發起病來。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處於一種混沌未開的狀態裡。好像說的人多了,他就真的是個瘋子了。
後來為了不那麼惹人嫌惡,他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從眾”。別的孩子說那是鬼。他就跟著說有鬼。別的孩子說那是仙,他就跟著說仙。哪怕他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東西,他也不會說。
慢慢的,便泯然眾矣。
直到被送上松雲山。
在他眼裡,師父是個仙人。能變成仙人的弟子,說明他也沒那麼不堪。起初他依然帶著山下學來的脾性,別人說什麼便是什麼,直到某一天,塵不到對他說:你若真是如此,又何必上山?
從那之後,他學會了跟自己的靈體和睦相處。
他開始正經地學卦術、學陣法,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有用武之地,而不是一個一驚一乍的瘋子。
他平和有禮,謙恭包容,又能預見一些事情的兇吉。有一段時間,他甚至覺得自己能知曉天道了。
可後來他卻發現,天道終究是無常的,他能預見這一點,不代表會預見下一點。能攔住這件事,不代表不會觸發另一件,甚至更麻煩、更棘手,更叫人承受不起。
時間久了,就被師兄弟們調侃為“常患憂慮”。
他確實常患憂慮。
體質通靈的人往往是苦的,因為他比別人先料見到一些未來,再熱鬧的宴席也逃不過席散,再繁華的朱樓也躲不過蔓草荒煙,萬物輪轉,終有一別。
所以他總是苦的。
有時候他跟師兄弟們說著話,忽然會陷入一種毫無來由的悲傷裡。明明朝夕相見,卻忽然會生出懷念。
那時候,他便知道,他們或許是不得善終的。
他甚至看見過孤魂和枯骨,但他不知道那是誰留下來的。
年紀小的時候,他看見什麼災禍,總會試著跟聞時他們說,試著讓他們避開某個人、某件事、某條路。
但塵世間的人和路都太多了,避開這個,或許就奔著更要命的去了。誰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避開了這個,才引發了那個最糟糕的結果。
所以後來吃了幾次教訓,差點把師兄弟折進一些麻煩裡,他便不再說了。
他會藏於心裡,一個人消化掉那些苦處,再悄悄地留一些後手。
有一年冬天,是個夜裡,山上很冷,他跟鍾思圍著小火爐用雪水煎著茶。爐裡木柴嗶駁地燒著,雪水汩汩地沸著。
他靠近爐身搓著手取暖,爐蓋的小洞裡散出濃白的霧氣,鍾思不知說著什麼正仰頭大笑,被路過的聞時抬腳抵了一下,卻還是摔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