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3 / 7)

臉色好轉,當下言語腔調也熱絡幾分,徐鳳年領了銅鑰匙,不忘遞給他幾粒碎銀,請他把西瓜吊在竹籃放入後院一眼井水中,夥計道了一聲好咧,提著兩隻瓜開懷離去,對這名書生愈發順眼。徐鳳年放下了書箱,摘下春秋劍,都放在桌上,出門前在窗戶和房門縫隙都黏有兩根絲線,不易察覺,推開即斷,再將劍胎圓滿的飛劍朝露釘入屋樑之上,進城後徐鳳年斂去一身十之八九的氣機,不過百步以內,仍可與朝露有所牽掛,放心下樓去吃午飯,客棧生意慘淡,也沒有幾桌食客,冷冷清清,徐鳳年要了一壺燒酒,獨飲獨酌,意態閒適,頗有幾分士子的風發意氣。

武侯城是北莽內腹,不過有容乃大,風俗開明,對待中原遺民還算厚道,比較等級嚴苛的橘子州,要寬鬆許多,商人趨利,橘子州不留爺,爺就來西河州,因此有許多生意往來,不僅茶葉瓷器,包括古玩經書在內大量流落民間的春秋遺物,也都輸往武侯城這幾座大城,徐鳳年赴北之前,對八大持節令和十二位大將軍都有了解,西河州的赫連武威,聲名相對不顯,只知是北莽勳貴出身,年少風流多情,不過家世頹敗後,竟然不是破罐子破摔,反而浪子回頭,戎馬二十年,戰功卓著,得以光耀門庭,妻子早早病逝,也未再娶,導致膝下無子,跟武力和暴戾並稱於世的慕容寶鼎截然不同,除了帶兵不俗以外,廟堂經緯,赫連武威只能算是個搗糨糊的角色,女帝歷年的春蒐冬狩,也罕見他的身影,因此八位持節令中使得這位封疆大吏最為與世不爭。

徐鳳年返回房間,絲線未斷。除了進食飲水,就只是獨處,翻閱秘笈刀譜,也許絕大多數人獲得這部王仙芝武學心得,都會欣喜若狂,快速瀏覽,恨不得一夜之間躋身一品境,虧得徐鳳年熬得住,當下一招不得精髓,不翻下一頁,此時仍是停頓在結青絲這個瓶頸上,也沒有耍什麼繞道而行的小聰明,敦煌城門一戰,即將出海訪仙山的鄧太阿和天賦甲江湖的洛陽,可謂棋逢對手,打得天翻地覆,徐鳳年閉眼感觸,事後撫摸劍痕千百道,只覺得一股神意盈滿心胸,卻摸不著頭腦,徐鳳年也不急躁,仍是告誡自己循序漸進。

第二天負笈背劍遊行武侯城,邊吃邊走,城內軍容肅整,可見端倪。李義山總說治軍功底在毫釐微末之事,在聽潮閣懸掛的北莽軍鎮佈置圖上,徐鳳年明顯發現一點,涼莽接壤的西線,北莽精銳悉數趕赴南部邊境,擺出要和北涼鐵騎死磕到底的架勢。兩朝東線,雙方兵力甲士還要勝出一籌,只不過是往北推移,軍力漸壯愈盛,北莽東線邊境上東錦橘子二州,顯然不如有控碧軍打底子的西河州,徐鳳年對於這種孰優孰劣不好斷言的佈置,也不清楚是刻意人為佈局,還是隻與幾位持節令心性和能力有關的無心之舉。

正月十五,徐鳳年並未追隨大流,在清晨拂曉時前去雷鳴寺,而是在正午時分,日頭熾烈時離開客棧,不背春秋不負箱,雷鳴寺坐落於歡喜泉南北交匯處,依山而建,主體是一棟九層重簷樓閣,樓內有比敦煌佛窟還要巨大的一尊大佛,屬於典型的西域硬山一面坡式,香客稀疏,斂起氣機的徐鳳年一身汗水,緩緩入寺,寺內古樹參天,綠蔭深重,頓覺清涼,燒香三炷,跨過主樓門檻,九層樓閣,總計開窗八十一扇,卻不曾開啟一扇,俱是緊閉。只不過底下四樓,點燃數千盞青燈,燈火輝煌,如佛光普照,因此樓內不會給人絲毫陰沉印象,徐鳳年仰頭望去,是彌勒坐佛像,眯眼低眉而視世人,大佛之大,位居天下第三,據說當初僅是金粉便用去數百斤。建於八百年前,正值佛教第三場浩劫,大佛面相慈悲,輪廓柔和,一手放於膝上,一手作平託狀結印,翹食指,此手印不見於任何佛教典籍,歷代為僧侶疑惑,爭執不休,後世各朝,不曾對佛像本身做修改,只是重新賦彩添金,女帝登基以後,就對坐佛袈裟賦以濃郁彩繪。

徐鳳年入寺前便得知欲燃長命燈,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