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春雷繡冬。
徐鳳年始終不知道白狐兒臉到底是誰,是不是真的叫南宮僕射,又為什麼會來到北涼,為何會執意進入聽潮閣。
徐鳳年明天清晨就動身前往幽州,之所以不見嚴池集和孔鎮戎,不是對他們有意見,而是為了他們好。
但哪怕被誤解,哪怕不相見,徐鳳年還是多此一舉地趕回清涼山。
這就是兄弟。
徐鳳年這輩子只認了四個兄弟,李翰林,嚴吃雞,孔武痴。
還有溫華。
突然,風雪中緩緩前行的徐鳳年看到一個陌生身影,背對自己,正站在那兩塊墓碑前。
這幅畫面,不合情,更不合理。
如今的北涼王府,比起早年世子殿下故意造就外鬆內緊以便釣魚的情景,可謂戒備森嚴。
更別說進入這陵墓禁地!
那個身影轉過身,平平淡淡說了一句:“風雪夜歸人。”
第150章 滿園風雷
徐鳳年不知碑前人所謂的風雪夜歸是在說誰,但憑藉極好的記憶力一眼就認出了老人身份,正是那個臨時成為石匠的清涼山老僕,喜食生薑的吳疆,初次見面時老人站在匠人隊伍中,身形傴僂,面容滄桑,並不起眼。如果徐鳳年沒有境界大跌,當時興許可以瞧出點蛛絲馬跡。徐鳳年不退反進,緩緩前行,這才發現腰桿直起不故作畏縮狀的老人,風儀極佳,竟然有一種殿閣中樞元老的強大氣勢。
在徐鳳年印象中,純粹的江湖中人,上了年紀的老一輩高手,除了韓生宣隋斜谷兩位,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外,老黃,羊皮裘老頭兒,龍虎山老真人趙希摶,初看都跟高高在上的武道宗師風馬牛不相及。這就讓徐鳳年肯定了先前的猜測,化名吳疆的老人哪怕不是西楚王朝那位被譽為“篆隸草行楷,皆千年榜眼”的書聖齊練華,也跟書聖有莫大牽連,為人藏拙不難,書法藏拙則不易。豪閥出身的齊練華是公認天資卓絕的書壇鉅子,但在大楚朝僅官至翰林編修,只做些幫姜姓天子書寫誥命文章和碑文祭文的小事,修纂過半部無疾而終前朝史書,因此當時又有“齊半部”和“添花郎”的外號,後者暗諷齊練華只會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西楚覆滅後,廣陵齊氏家道就此衰落,齊練華也不知所蹤,愈發坐實了齊添花的說法。那時關於春秋十三甲還有一樁沸沸揚揚的公案,齊練華本是西楚鼎力推出的“書甲”,尤以行書見長,寥寥十四字的《戰國貼》一出世即有天下第二行書的讚譽,而後來被離陽官方欽定為春秋書畫雙甲的納蘭右慈,則有當世行書第一《升觀貼》與之爭鋒,只不過天下人對這個說法都不怎麼願意買賬,不承認納蘭右慈的雙甲之說,而且只承認齊練華的書法造詣直追古代聖賢,但對於春秋書甲的歸屬,還是非在草書上“一騎絕塵,無人爭鋒”的黃龍士莫屬。後來離陽又迫不及待推出宋家老夫子作為文甲,一樣被時人嗤之以鼻,你宋老夫子安心做個離陽趙家走狗的文壇魁首也就罷了,有上陰學宮祭酒齊陽龍珠玉在前,如何當得自古便文無第一的春秋“文甲”?離陽朝廷心有不甘,既然文無第一,但不是還有武無第二嘛,於是又想推武帝城王仙芝為武甲,只是被自稱“天下第二”的王老怪直接拒絕了。因此春秋十三甲就湧現了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的版本,其中就有龍虎山趙姓道人的某個數甲,但是流傳最廣和最具說服力的,仍是最早的那個版本。雖然很多人與春秋十三甲失之交臂,但不管如何,只要能被人提名說及,自然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徐鳳年的師父李義山當年就對齊練華的書法推崇備至,稱其行書不愧為古今之冠,所以徐鳳年自然而然被殃及池魚,年少時練習行楷,都是臨摹那幾份真跡傳世極少的“齊貼”,不知罵了齊練華多少次。
徐鳳年很好奇眼前老人如果真是齊練華本人,怎麼就成了清涼山漏網之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