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價格,翻倍算是親民了。
實際上,這種定價已是相當實惠,以至於工廠高層需要規定每位職工的採購限額。
考慮到家庭情況差異以及需求各異,他們迅速設計出類似於菜票、糧票的新式券碼:罐頭票、午餐肉票、白麵粉票、大米票、糖票、食用油票,然後根據不同崗位發放。
拿著這些券,就能在小賣點以預先規定的價碼換取相應物資。
你可以選擇購買,也可以透過券與人直接交易,但一切都基於券而不是身份,遺失恕不補充。
這就是當時物資緊張情況下的一種流通機制。
然而,鋼鐵廠的員工和低層管理人員並不知曉,何大采購此次帶回的不僅僅是豆類罐頭、米麵油糖,更有不少珍貴的物品及大量的外匯。
在這些資金踏入工廠後,首要的步驟便是清點工作。
除廠務財務部的會計外,還有特地請來的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一起完成任務。
這當然是情理中的事,儘管資金源自軋鋼廠,但最後還是要歸還國家,銀行方面過來核查實屬必然。
經過來回數次核對無誤,確定金額和鈔票狀況均符合預期後,由軋鋼廠保衛科、廠自衛民兵以及公安部隊人員一同將這筆外匯小心翼翼地護送至銀行。
誰叫數額高達千萬美元和百萬英鎊呢?任何一絲風險都不容許。
直至這筆外匯確認已打入軋鋼廠賬戶後,廠長楊終於長舒一口氣。
他明白,現在他們可以利用這筆外匯引進先進裝置和技術。
相較於這些貨幣資產,何雨柱帶回來的手錶、電扇、冰箱、電視機以及洗衣機這類日用品則略顯微不足道。
別扯了!外匯是集體,甚至國家的所有,縱然再多也只是功勞積累。
可是這些手錶、風扇、冰箱和其他實用家電,才是實際生活的實惠所在!正巧此時,廠員工沉浸在獲得物資的喜悅中,而何雨柱正與管理層分享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