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趙楷思爭太子,劉琦妙計退敵(2 / 4)

小說:水滸之虎行天下 作者:太玄嶽

和苗人,其中柴宗有五千漢軍叛軍,李述甫那裡全是他們羅殿國的黑苗族人,基本上是分化不了的。

苗族有一百多個分支,根據它的服飾、風俗、傳統、文化、歷史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分有黑苗、白苗、紅苗、青苗、長角苗等等。黑苗族的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而白苗族和彝語一樣,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而第二路是從西邊趕來的烏蒙部,“烏蒙”之名,出現於《宋史》仁宗之世。烏蒙原為部落首領之名,為唐代阿統的第十一世孫。他兼併周圍一些小部落,統治了今昭陽、魯甸、大關、鹽津、威寧西北等地,今天的烏蒙山即因烏蒙部而得名。

他們的首領是當年於宋朝熙寧年間被封烏蒙王的阿杓之孫妥開,在這些年來,他們也是在山區發展的兵強馬壯,此人在柴宗多年的收買之下與柴宗結為兄弟,他是們不是苗人,而是以彝族為主體的“烏蠻”,後來還在南宋時期,在滇東、黔西南地區的一個以“烏蠻”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政權,自杞國。

他們烏蒙部平時和朝廷的關係就:不好,基本上是沒有消停的時候,就算是不幫著柴宗打仗,這樣的好機會,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肯定會想方設法的來撈一筆,對他們策反也是沒有一點用的。

第三路是“畢茲卡”部,就是後世的土家族,歷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稱為“蠻”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區的土家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 。宋代以後,土家族就單獨被稱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蠻”等 。

而這支部隊人數不多,只有近萬,屬於被李述甫脅迫而來,劉琦則是準備從他們先行下手,派出了一隊兵馬,帶著耕牛和稻種去會見其首領談判。

因為劉琦知道,這土家族在歷史上與漢族接觸較早。據史籍記載,五代梁開平四年,土家族人民即以農業生產為主,並喜漁獵,不事商賈。生產時,男女一樣勞動,伐木燒畲,即刀耕火種,播種雜糧,不施肥,不灌溉,待地力盡時,再轉移他處,另行開墾,農業產量低。

他們其實生活的並不容易,而且漢人和苗人還老是侵佔他們的地盤,屬於受夾板氣的小部落。

劉琦派遣人找到了他們的首領,半路截住了他們,贈予其耕牛和稻種結好,並給他們分析了一下情況,說苗人一共只有幾十萬部隊,大宋兵馬數以百萬計,早晚要殺到此地來剿滅叛軍,他們知道土家族人都是受了脅迫,不得不去,所以他們願意原諒土家族的舉動,只要他們不去參戰,返回部落,就可以既往不咎,如若不然,到時候天兵一來,滅李述甫的羅殿國之外,還要滅他們。

這支部落的首領受著夾板氣,本來就是人慫貨軟的主,李述甫他雖然不敢招惹,但是宋朝他更不敢招惹,他們的文化程度雖然是不高,但是他們很清楚的是,宋朝就像是一頭大象,而他們就像是一隻蟾蜍,就算是李述甫也只是一隻花貓罷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最後他們直接撤退,不敢和宋朝翻臉。

而第四路兵馬則是瑤族兵馬,一萬多人,他們和宋朝也有著不死不休的關係,宋代,湖南桂陽、宜章、靖州等地瑤族人民不堪忍受宋王朝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與民族壓迫,相繼起兵反抗,轉戰嶺南,有力地打擊了宋朝統治,迫使統治者作出讓步,並對民族政策作了一定的調整。

但是,矛盾還是時有發生的,這支瑤族部落就是因為往日裡被宋朝搞得太狠了,所以乾脆響應李述甫的號召,參與造反。

劉琦倒是認為,他們造反其實和李述甫和柴宗關係不大,而且他們這支部隊是幾乎傾巢而出,如果能夠派遣一支奇兵襲擊他們的部落,便可以得到圍魏救趙的效果。

於是乎,劉仲武派遣一千慣於翻山越嶺的勇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