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在分種子時,林立文也對村民們說道:“大家今年便且先試一試,若是能行,明年咱們再多多收集些種子便是。”
“多謝大郎了!”雖種子不大夠,可這事還是讓大家很是高興。
“大郎既然說了能行,那便是一定能行的!”
“就是!大郎說的,我們還有什麼不相信的!”
……
現如今的村民們,對林立文的信任顯然更上一層樓了。大有林立文指著一塊硬邦邦的石頭,說此石頭能肥地,大家不僅肯相信,還會一窩蜂的去爭搶的架勢了。
於是這便使得眼下雖已經是冬月,可田地裡一樣望去,竟有許多地方還是綠油油的一片。
林老大這些日子,便沒少跟著林老頭一塊去地裡巡查。
至於林老二,他最近又被林立文安排上了一個任務,在家裡製作新的農具。
待農具製作的差不多了後,林老二又架著牛車,陪同林立文一起去了縣城。
他們這次先去的鐵鋪。
“大郎你來啦?今日又要定製何種農具啊?”如今的鐵匠師傅都與林立文處熟了,一看見他過來,手裡面的動作便停下來,笑著與他來打招呼。
林立文也回以對方一笑,說道:“這次需要勞煩師傅幫我製作一臺去棉籽的農具。”
這臺去棉籽的農具,林立文用的是後人根據《王禎農書》上所記載的“木棉攪車”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良版軋花機車。
“唔,這物件頗有點難度!”鐵匠瞧完林立文遞過來的圖紙後,皺著眉頭又向林立文詢問了一些細節。
好在林立文專業知識夠紮實,解說起來也很是詳細。於是待鐵匠經過一番仔細的詢問後,便知曉該怎麼製作了:“得七日後才可來取。”
“多謝師傅。”林立文又道:“來取者依舊是我二姑夫。”
“曉得了!”對於經常來幫林立文過來拿取東西的黃書成,鐵匠師傅也是分外熟悉的。
把定製鐵釘的事辦完後,林立文與林老二這才架著牛車,趕去了林二姑的鋪面。
“二兄,大郎!你們怎的又拿這許多的東西來!”林二姑在瞧見他們這次拿來的東西后,還嚇了一大跳。
林老二回道:“二郎住你這已經很是麻煩了,斷沒有還讓你們幫忙養的道理。”
這事還是林立文在家裡主動提起的。
親戚這東西,雖講究的是情分。可情分也是需要互相維護的,對方給予一分好,自家便也得還人家一份情。只有這樣形式,親戚才能越處越親。
所以他們這次拿來的東西分別是五斤小米和大米,一隻雞,一隻鴨,還有一籃子的雞蛋和鴨蛋,大半桶的活魚以及各種樣式的乾菜。
面對這許多的東西,黃書成便說道:“都是一家人,哪有什麼麻煩不麻煩的。再說了,你們這也拿得太多了。”
林家還不是 使者到來
林家村的婦人們最近很愛幹一件事,便是在日頭好的天氣裡,與家人或是相好友人一塊坐在寬敞的院子裡。她們曬著太陽,嘴裡說些瑣碎事,雙手拿著兩個木製的脫棉籽工具分離棉花和棉籽。
這一幕能讓瞧見的人心中覺得靜謐,頗有一種歲月安寧的幸福感。於是被千里迢迢從京城奔波而來的使者瞧見了,便也不由得被吸引住多瞧了幾眼。隨後又在見到婦人們剝棉籽的方式後感到大為驚奇,他忍不住就向一道而來的王縣令詢問道:“王大人,敢問這是何物?為何會這般好使?”
“說來慚愧,此物我也未曾見過。”王縣令汗顏,然他又開口道:“但依我來看,此物極有可能與林大郎有關。”
“哦?”使者驚訝:“那等會我必要問下林大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