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44造福村裡
王宣他們說到做到,有著軍人的颯爽高效作風,第二天也就是2004年元旦剛過1月2日,他們竟然已經將要帶走的東西全都打包好了,發了郵政快遞。兩人上午一起去房苓孃家走了一遭,都沒回城裡直接就從機場那邊飛回南方,乾淨利索。
原本留給王宣他們的正房裡,還有一些不常用的生活物品,王宣都囑咐自家姐夫隨意處理。等著處理完畢,稍加休整,這間最大的正房也可以作為豪華套房對外出租,暫時緩解一下四合院民宿日漸緊張的房源問題。
春節前,童彤接到了石旮旯村村長的電話。
雖說他的戶籍已經遷到西城,不過何連天自小就長在石旮旯村,吃百家飯,多少是受了村裡不少的照顧。往年春節,何連天基本都是會回村裡過年,掙點錢也給熟悉的村民買些禮物,不過2003年初的春節,因著民宿剛建成各種忙碌,再加上唯恐被熟悉的村人拆穿這些顧慮,童彤就沒回去,只按照以往慣例匯了一些錢給村長,讓幫忙轉交給各家。今年他打算也如法炮製,編個藉口不回去了。
結果村長石大慶說,是何連天一個快出五服的族叔去世辦白事,臨終的時候特意交代說以前幫何家管著的十畝果園子,要再還給何連天。當年這種山地果園並不值幾個錢,一畝地一年種果樹掙個幾百塊頂天了。
何連天父母去世早,那時家裡本來就沒什麼家產,唯一的土房子也倒塌了不能住人,有一畝三分的平地和十畝山地,都屬於村集體的,給他家裡種而已。後來包產到戶,何連天年幼根本種不了地,地就都被各家親戚鄰居給接管照看,也順帶著用這點產出接濟何連天,幫襯著供他讀到初中快畢業。
算起來其實親情啊鄉情,都是互相幫襯出來,至今說不清楚到底誰欠誰,那地還是不是何家的。何連天當年也沒指望這幾畝地的收成,人家不提他也不問,沒想到族叔去世竟然提起了這個茬。估計是年輕一輩都外出打工,村裡也沒啥勞動力去侍弄果園子,人去了還回果園,圖個身後美名。
村長也是這意思,建議要不就將這地讓村裡有能力的繼續管著,畢竟果樹是要種些年頭才能掛果子,沒人管荒廢了不划算,租給外人瞎亂弄,不知道又要幾年才能有收成。
童彤這會兒卻想起了一個專案,後世都頗為流行的,那就是採摘。
石旮旯村靠著山,公路離著也不遠,只要將公路到村裡那一段修通,村裡本身已經硬化的道路拓寬修繕一下,其實很適合搞農村旅遊專案。
最關鍵,那邊幾公里外還有個大水庫,已經是帝都遠郊知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除了冬季以外,往來的大巴和私家車一直不斷,水庫邊上陸續建設了一堆的培訓中心,都是大企業搞團建的基.地。
採摘專案呢,其實沒啥成本,也用不了多少時間,正好填補大企業團建最後那半天的活動空白。對於村民而言,果子種好了也不用自己花錢僱人或花時間摘了賣,就可以坐地等著讓團建的人上門,遊客們自己摘了,他們給裝好了過稱收錢就行。
價格麼看果子質量,肯定比賣給果販子賺錢許多。若是能聯絡到穩定的大企業團建客源,一個村子的各種果樹啊莊稼蔬菜什麼的,一年四季除了自己吃,剩下都能賣高價,還節省了人力。最適合這種青壯流失較多的村子發展。
另外石旮旯村還有專門一片山頭,種什麼都長不活。原本就荒著,曾經有專家來看過都搖頭,後來不讓土葬連墳地都沒得弄。這塊村民嫌棄的廢地在童彤眼裡簡直就是寶地,專門接待植樹節活動,妥妥的。樹苗買好了,每年開春學校啊企業啊各種團體都能來種,只用挖坑等著,栽苗蓋上土,過了夏天看看活的挪走賣錢,死的當柴,來年繼續挖坑換一批人再接待就是。又不佔村裡好地,還能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