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近些年在東北亞地區使用的外交策略非常清晰:止戰,但不促和。
朝日之間、朝清之間、明清之間、明日之間,歷史上都曾爆發過激烈的戰事,有著難以化解的長期仇恨。
而這其中除了朝鮮之外,其他三國跟海漢之間也都有交戰記錄。
如果沒有海漢施加的威懾,東北亞這些國家之間的戰事大概會如潮汐一般此起彼伏,永不停歇。
這個地區如果頻繁爆發戰事,對於一心想要快速發展經濟的海漢來說並非好事,但海漢也不打算化解各方的宿怨。
讓東北亞地區保持目前的國際關係,相互間繼續敵對下去,才是最有利於海漢的局面。
把日裔士兵派駐到濟州島、釜山港等隸屬於朝鮮的地界駐紮,把朝裔士兵調去左世保基地值守,都是在最大化地利用這樣的國際局勢。
而且單就“抱大腿”這件事來說,日本這些地方藩國的做法算是獨闢蹊徑,但程度上離朝鮮可就差了太多。
朝鮮奉行的才是真正的“事大主義”,簡單來說就是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誰強就認誰當爹。
大明強大的時候就當大明的藩屬國,打不過日本的時候就向日本進貢,滿清來了連著大明都一起給揍了,朝鮮一看形勢不妙就改奉滿清為主了。
等到海漢登臺亮相,接連把朝鮮周圍這一圈豪強都捶了個遍,朝鮮便馬上舍棄了歷任宗主國,義無反顧地衝上來抱住了海漢這條大腿。
不管是現任國王李凒,還是在北方與李凒分庭抗禮的李淏,都有在海漢留學的經歷,並且都是在得到海漢的支援後才成功上位。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抱緊海漢,就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說得嚴重點,這甚至是朝鮮保住國祚,不被周邊強國所滅的唯一生存途徑。
朝鮮表現忠心的方式更為直接,竟是以藩屬國的身份派出了兩支部隊,千里迢迢來杭州參加這次閱兵式。
不過朝鮮南北兩個朝廷背後的靠山分別是東海大區和北方大區,所以這兩支部隊也並沒有一同登場,而是分別跟在了這兩個大區的部隊方陣最後邊。
石迪文向眾人介紹,效命朝鮮南方朝廷的這個步兵連,全員都曾在舟山接受了為期數月的作戰訓練,並且成軍之後還被派去左世保基地駐紮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另一支跟在北方大區受閱部隊後面的朝鮮連隊,自然是換作了大區執政官陳一鑫來介紹情況。
這支效力於北方朝廷的部隊是在大同江基地受訓成軍,之後便被派到了遼東地區服役,三年間更換過多次駐紮地點,幾乎全是在海漢、朝鮮與滿清的國境線上。
若論戰鬥力,北邊這個連隊可能還要稍強一些。畢竟他們在駐紮國境期間,跟滿清發生過不大不小的幾次武裝衝突,結果勝多負少,戰鬥力是已經得到過實戰的檢驗。
當然若是要跟北方大區的正規軍相比,那這支協從軍的質量肯定就不夠看了。
北方大區的軍事力量,是由當年錢天敦、王湯姆等人一手締造。駐守當地的陸軍第六師和北方艦隊,有相當一部分骨幹軍官都是原特戰團、海軍陸戰隊等精銳部隊留在當地的人馬,實力自然無需多說。
而北方大區的地盤,幾乎就是靠著一場一場的戰鬥硬生生打出來的,時至今日當地駐軍部隊依然是常年處於戰備狀態。
若論實戰經驗,整個海漢軍中都很難找到與之匹敵的部隊。其戰績便是放在整個海漢軍來做橫向對比,也必定是位列前茅。
來自北方大區的部隊一亮相,廣場上立刻就多了幾分肅殺之氣。而對此感受最深的,大概要數大明使節嶽仕宗了。
他雖然沒有親身去到明軍與海漢軍作戰的一線戰場,但當初在京城的時候,相關的戰報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