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從溪澗收回腳後,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右手抖腕一震,竟有些許灰燼散落。
當初陳平安右臂被割鹿山刺客以佛門神通禁錮,這是因果纏繞被徹底震散後的餘燼。
劉景龍作為即將破境的元嬰境劍修,點評河谷刺殺一役,也用了“兇險萬分”一語,這門佛家神通,可能就佔了一半。
陳平安蹲下身,雙手掬水洗了把臉,望向水中倒影,歪著腦袋,用手心摩挲著下巴上的細密胡茬,有些擔心自己會不會變成徐遠霞那種大髯漢子。
陳平安伸手入水,攤開手掌,輕輕一壓,溪澗流水驟然停滯,隨即便繼續流淌如常。他轉換手勢,手掌畫圈旋轉,腳邊溪水漩渦越來越大,只不過他很快就停下了動作,溪水再次趨於平靜。
以前跟張山峰一起遊歷,見過那年輕道士經常自顧自比畫,拳也不拳掌也不掌,意思古怪,陳平安便學了些皮毛架勢,只不過總覺得不對勁。這其實挺奇怪的。要說拳法強弱,一百個張山峰都不是陳平安的對手,何況陳平安學拳,歷來極快,就像當初在藕花福地,種秋的根本拳架校大龍,陳平安看過之後,自己施展出來,不光形似,亦有幾分神似,可是張山峰的拳法,陳平安始終不得其法。陳平安這會兒也未深思,只當張山峰的拳法,是山上修行道人一種獨門養氣功夫,需要配合道法口訣。
最底層的江湖武夫,之所以被笑稱為武把式,就是因為只會點拳架、路數,不得真意,歸根結底,真正的講究和門道,還是那一口純粹真氣的行走路線,再深處,就是“神意”二字,那是一種玄之又玄的境界。同一拳種,拳意會有諸多偏差,同一個師父同樣的一部拳譜,卻可能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光景,這與世人看山看水看風看雪,各有感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才會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陳平安站起身,以一趟六步走樁緩緩舒展筋骨。
煉出一顆英雄膽,是六境關鍵所在。所謂的英雄膽,不是實物,而是那一口純粹真氣與武夫魂魄的修養之所,意義之大,有點類似修道之人的金丹。
陳平安先前說自己距離破境,只差了兩點意思,如今有了一顆英雄膽,就只剩下最後一點意思了。事實上陳平安的體魄堅韌程度,早就媲美金身境了,崔誠的拳頭打熬,和朱斂的切磋,天劫雷雲裡的淬鍊,加上遠遊路上的那麼多次廝殺,當然還有孜孜不倦的練拳,點點滴滴,都是一個純粹武夫的外在修行。但是這一點,極有可能就是大瓶頸,距離躋身金身境就是一道天塹。
不過陳平安不著急,瓶頸越大越好,爭奪最強六境的機會就越大。“最強”二字,陳平安以前幾乎從不去想,當年的最強三境,那是在落魄山竹樓被老人一拳一拳硬生生錘鍊出來的,跟陳平安想不想要,沒有半枚銅錢的關係。落到十境武夫崔誠手上,是你陳平安不想就可以不要的嗎?
陳平安的心路根本脈絡之一的一端,便是姚老頭所說的“該是你的就抓好,不是你的就想也別想”,概括起來,無非就是螃蟹坊上那塊佛家匾額上的“莫向外求”四字,自然而然就延伸出了“命裡八尺,莫求一丈”的道理。這是被陳平安視為天經地義的道理,這是水到渠成的心路,所以陳平安在漫長歲月裡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老龍城的武運,就被陳平安打退,而且是接連兩次。還有陳平安幾乎從不願意主動進入洞天福地尋覓機緣,而是喜歡“撿破爛發小財”。
如世人見溪澗,往往只見流水潺潺,不見那河床。
陳平安曾經也不例外,這是陳平安在北俱蘆洲這趟遊歷途中,不斷觀人觀道、修行問心之後,才開始慢慢想通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很難的。
所有被一次次推敲琢磨、最終提綱挈領的學問,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