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在登上那艘去往桐葉洲的吞寶鯨之前,專程去了趟上香樓外的集市,買了一隻香筒,香筒裡頭裝了八十一支倒懸山特製的三清香,清香撲鼻,無論是禮敬神靈,還是焚香靜心,都是上佳之品,就是價格不便宜,總共花了一枚小暑錢,也就是一百顆雪花錢。
之所以如此破費,是因為陳平安想起自家落魄山有座山神廟,以後若是有朋友到訪,不妨拿出此香送給他們。客有誠意,神享好香,到底是件美事。
除了這隻上香樓的香筒,以及之前在靈芝齋重金購得的兩件寶貝,陳平安還從敬劍閣外的鋪子,買了一套婆娑洲丹青聖手臨摹的《劍仙圖》,總計五幅圖,每一幅都是大長卷,繪有二十位劍仙,每位劍仙在畫卷上不過一寸長,栩栩如生,飄然欲仙。《劍仙圖》的初版,是一位畫家祖師爺在劍氣長城觀戰後的大手筆,之後被臨摹無數。
敬劍閣的劍仙人數太多,這套名為石渠版的《劍仙圖》,也只是按照丹青妙手的個人喜好,選取其中百人。店鋪中還有數個其他版本,價格懸殊,其中又以石渠版最為昂貴。陳平安仔細對比之後,發現還是這個石渠版所繪劍仙,最合自己心意,便一咬牙買下了。這筆開銷,真不算小,足足五十枚小暑錢。
眉開眼笑的店鋪掌櫃,不知是高興遇上了冤大頭,還是由衷覺得陳平安有眼光,說了些關於《劍仙圖》的奇人趣事。他說天底下有好幾位劍修,都是無意間獲得了《劍仙圖》原本的殘卷,悟出了各自畫卷上的真意,一步登仙,成為大名鼎鼎的陸地劍仙。
這一套《劍仙圖》,陳平安打算以後作為賀禮,送給聖人阮邛。離開家鄉龍泉郡時,阮師傅尚未舉辦開山立宗的慶典,現在應該已經辦完了。五十枚小暑錢,對於阮邛而言,肯定不值一提,不過好歹是從倒懸山帶往大驪龍泉的東西,隔了千山萬水,多少有點禮輕情意重的味道。
人靠衣裝馬靠鞍。陳平安一路走向上香渡,竟有數名妙齡女仙師瞅了他幾眼,還是瞅完之後再看一下的那種,不是一掃而過就算了。
陳平安這趟桐葉洲尋道之行,比起倒懸山送劍之行,心思要更重一些,他確定那些年紀輕輕的女子練氣士並非心懷惡意之後,便不再多想。
上香渡比起捉放渡要更大,腰懸登船玉佩的陳平安,並沒有看到那頭身軀龐大的吞寶鯨,倒是看到了一頭背甲上建有亭臺樓閣的山海龜,以及一輛由青鸞仙鶴拖曳的巨輦,還有《山海志》上記載的扶搖洲獨有之物——一座綠樹成蔭的小山峰。就是不知道它是飛來山,還是飛去峰。相傳由這類山峰靈氣凝聚而成的山根,是世間蛟龍的大補之物。遠古陸地大蛟走江化龍,在選好某條通海大瀆後,還會請人搬來一座座飛來山、飛去峰丟在水畔,為的就是能夠及時進食,防止筋疲力盡,氣血耗竭。
陳平安才剛開始學中土神洲的大雅言,尚不能流暢地問路,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拿出竹簡刻字問路了。好在陳平安找到了幾個懸掛相同樣式登船玉佩的渡船乘客,便默默跟著他們,走了一段路程,很快來到一處人頭攢動的地方。陳平安鬆了口氣,不料左邊肩頭被人輕輕一拍,他直接轉頭望向右邊,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那人見陳平安沒有中計,覺得有些無趣,懶洋洋道:“怎麼,你也是去往桐葉洲的扶乩宗?這麼巧?你該不會是對我有所圖謀吧?垂涎美色?”
惡人先告狀?
陳平安對這個頭戴珠釵,身穿粉裙,腰繫綵帶的……貌美男人,印象不好也不壞。
如果說一起從老龍城乘坐桂花島來到倒懸山,是緣分,那麼又在同一天從倒懸山去往扶乩宗,極有可能是心懷叵測的設計。
這位曾經被看門小道童打出上香樓的陸姓子弟,明顯也看出了陳平安的戒備,他拍了拍腰間那塊登船玉牌,哈哈笑道:“如你所想,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