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小,十八,十九來著。”範文笑道,“她們是滬上的知青,來得很早,這會兒已經出去了。”
晚上,幾人簡單認識後,就休息了。
謝晚寧這個原本名氣就大的女同志,步入大學後,先是寢室,後來是班上,再後來是全校,都掀起了一股追星潮。
這同後世的追星不一樣的是,大家崇拜有才華的人,卻不會干擾別人的生活。
平時在課下交流,都是平等的姿態。
老師本來想安排謝晚寧做班長,被謝晚寧拒絕了。
她稱自己任務重,壓力大,讓老師把班幹部,交給年輕朝氣有責任感的知青。
老師們聽取了她的提議,也就沒有打擾班上十來個媽媽輩的學生。
有孩子的她們,跟年輕人不一樣,下課後除了探討課本知識,偶爾也會聊生孩子的事。
吳姐道:“我十七歲生我家乖乖,醫院都沒去,就在家裡的床上生的。當時那場面,我自己都怕。”
“孩子臍帶是誰剪的?”謝晚寧納悶地問。
“孩子他爸唄,不過我聽他說,當時全是血,他拿著剪刀都在發抖。”吳姐提起那些事,眼裡都是淚花轉動。
謝晚寧攤手:“我和我表姐倒是在醫院生的,不過陣痛時,真的想跳樓。”
“真是這樣。”又一個寶媽大學生提起一件好笑的事來,“我給孩子餵奶的時候,他那彆扭的表情,我到現在都記得。”
說到這種事,他們面紅耳赤。
至於那些單身的知青,偶爾聽到她們說的話題,臉臊得通紅,還有對婚姻的憧憬和生娃的恐懼。
至於那些當爸爸的大學生們,學習生活更加枯燥乏味了。
謝晚寧某一次在圖書館,碰到了跟自己看同一本書的同學。
那同學就是三個孩子的爸爸。
他還自嘲一笑:“不好好學習,我都對不起在家裡帶娃的媳婦。”
恢復高考後的大學,謝晚寧才明白學校對學生年齡的包容性有多強。
日子就這麼平鋪直敘地過著,週末謝晚寧就開車回家帶孩子見愛人,收假就回學校學習。
晚上室友睡覺後,謝晚寧會去空間逛一逛,打發時間。
這一週放假,謝晚寧回去,霍景川把上面準備派留學生出國學習的政\/策,跟謝晚寧提了。
“你怎麼知道的?”
“師長聽到的訊息,已經在安排了。”霍景川喜不自勝道,“據說選出來的留學生都是三十到五十多歲的,他們還要進行幾個月高強度的外文學習。”
“你想去嗎?”謝晚寧認真地問。
“我這半吊子外文水平……”霍景川沒自信,“而且上面派的是留學生。”
他瞥了謝晚寧一眼,“晚寧才有這個可能。”
“也不一定,派出去的少。”謝晚寧笑著道,“名額有限!”
去不去都無所謂!
原主在國外待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