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了,必須是家裡種田的。
準確來說,所有農戶的人頭稅,這兩方包圓。
程亦珊所在的印刷作坊在聽說這件事後,也來湊了一份。
她們的印刷作坊剛剛開始盈利,但她明白其中的意思。
經商的,做買賣的,賺取大利潤的,要自動讓利。
為的,大概還是穩定本地的農業。
他們這些人不事農業,不種糧食,還要吃糧食,便要有自知之明。
寧安州上下百姓,都覺得不敢置信。
人頭稅就這麼免了?
不對,是有人代交了?
啊?
這也太好了吧。
此事自然有紀元插手。
他過手本地賬目,自然知道本地橡膠盈利綽綽有餘。
讓本地橡膠作坊,染布作坊割肉,他們肯定心疼。
可此事也必須要做,你們掙大錢,做大買賣。
另一邊,農戶們提高糧食產量,糧食價格又便宜了,那不種田的人,豈不是過得很爽?
所以,這個人頭稅,他們必須出。
或者說,想要在本地做橡膠買賣,他們就要出。
甚至滇州府的所有橡膠作坊,以後都要如此。
他們或許有不滿,但全都淹沒在農戶們歡呼的浪潮當中。
這些農戶們可不是鬆散的一個個人。
裡面還有伐木會的各個成員,所以即使紀元走了,同樣能彼此牽制。
秋日的田稅或許沒辦法,也只能提高產量,減少農戶們的損失。
但這些雜稅,紀元要想辦法給免了。
此事饞得周圍百姓都想來寧安州。
別說什麼景國人,河輝國的人。
便是昌鹽郡,乃至永臨縣,甚至鎮南關的人,都想來寧安州鼎定居啊。
急得當地長官趕緊聯合本地商會。
不說全出,你們也補一部分吧?
不補?
不補本地人可全都跑了,你們貨物賣給誰?
有些官員,甚至隱晦責問紀元。
但紀元的回覆只有一句。
“寧安州研究出新稻種,有興趣嗎?”
“種植週期三個月,畝產四百斤那種。”
一句話,這些官員瞬間變臉。
責問?
什麼責問?
我罵我自己呢!
化遠四十二年七月。
一個從水路下來的商隊, 帶著各地的貨物在永臨縣附近的一個城池卸下。
這個商隊的人叫苦不迭,有碼頭的這個城池,道路也太差了。
領隊的人道:“再堅持一下, 到了永臨縣就好了, 永臨縣往寧安州方向, 道路修通了!”
真的假的, 不是說去年年底才動工嗎。
一路顛簸,終於到了永臨縣。
在永臨縣賣出一部分貨物之後,再前往寧安州。
以前想去寧安州買橡膠,還要繞路到鎮南關,然後再去寧安州。
現在不用了,直接過去即可。
商隊的馬車走在這上面, 很明顯能看出不同。
這些路面硬化得剛剛好,既不會太硬傷了馬蹄,也很平坦,能更省力。
“真的修好了啊。”
“這速度可真快。”
“到寧安州, 我必然要吃一碗鴨粉湯。”
“他們這裡的稻香鴨確實美味。”
路途順暢, 到了寧安州, 領隊感覺,比他去年來的時候,此地好像更繁華了,人也更多了。
如今還是稻子馬上收穫的季節,山腳的梯田,怎麼看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