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要讀書,還要懂禮樂等等。
現在已經漸漸往四書五經方面轉。
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個七八年,後世人眼中的酸儒,就真的要成為天齊國的大流了。
府學五百七十一名學生,按照每年的歲考的成績排名。
從第一堂一直到第十堂。
每個堂的都配有教官,跟九位主課夫子。
若想學輔科,則要看輔科的開設時間,讓學生們自行安排。
不過每個學生必須至少選兩門課,年底歲考的時候會考究,如果成績不行,也會連累主科成績。
意思就是,四書五經在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時間。
學生們必須去。
所有科目都必須要考。
禮樂書數射律這種,算是選修課,老師固定開設,學生們想去就去。
年底了六門裡面考兩門即可。
主科跟輔科加起來,形成年底的成績,決定明年你在哪個班上課。
第一堂,到第十堂。
就看你們自己的成績了,成績越好,夫子們也越好。
現在府學幾個進士教授,都在第一堂裡教課。
第二日,李勳繼續介紹道:“你們之前也知道,秀才也分為很多種。”
紀元點頭,就算縣學也分的。
廩生秀才,總的是廩膳生員,算是府學的正式學生,不僅每個月會發銀錢,每天都會發米糧魚肉。
就是廩生秀才,朝廷包吃包住。
但廩生是有名額限制的,建孟府府學的廩生名額共計八十人,早就填滿了。
跟府學宿舍一樣,一直沒有空位。
紀元,白和尚,蔡豐嵐按理說也該是廩生秀才,可府學名額滿了,他只能算是增廣生員。
這部分學生就沒有包吃住的好處。
還有一部分學生,比如李勳跟李錦。
他們是“補取”進來的,被稱為附學生員。
補取不用說,兩人都是託了關係進到府學,所以被稱為補取。
這部分學生,本就沒有包吃住的好處,不僅如此,每年還要額外再給一部分費用。
總結下來便是。
第一等學生,廩生秀才,考進來的,並且有正規名額,一個蘿蔔一個坑。
第二等學生,增光生員,同樣考進來的,但是學校位置不夠,你們要排隊等第一等學生離開,才能補他們的空缺。
第三等學生,附學生員,花錢進來的旁聽生,除了聽課之外,其他好處一點也沒有,更不能進階。
蔡豐嵐聽的頭都大了。
在外面上學也太複雜了點。
可再看看上面的主科跟輔科,不管哪一種,都讓他心甘情願留下來。
不說只要成績好,主科老師的水平就會更高。
只講六門輔科,放在其他地方,想學都學不來。
單拿禮來說。
很多窮苦出身的讀書人不知該怎麼行禮,不知道謙辭要怎麼說,恭敬又要怎麼說。
待人處事,都需要學習的。
後面的樂,懂雅樂的夫子十分難尋,不是在府學,你自己單獨去請一個?
李錦家都會覺得吃力,何況他們。
在紀元看來。
府學已經接近後世的大學了。
主課也好,選修也好,都在理解的範圍內。
就是把學生分為三等,跟後世還是不同的。
前兩者差不多,就是一個有補貼,另一個沒補貼。
最後一個,像是塞錢進來的旁聽生。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現代人的玩的一套,古代人看來早就在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