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溫氏:……
二郎媳婦也佔便宜了,怎麼就光盯著她呢?婆婆果然是個偏心眼兒!!
另一頭,傻大姐似的二嫂正應王香芹的要求,給她說明個兒拜年的事兒。他們老朱家人口眾多,不過因為都各忙各的,往日裡最多也就是田間地頭碰到了打個招呼,再不就是正月初一的拜禮了。因為老太太是跟著長房過的,他們別的幾房都要前往磕頭拜年。
王香芹擔心的是,她新媳婦剛進門半年,眼下婆婆倒是好相處的,可在她的印象裡,朱奶奶似乎格外得嚴肅,看著就不是個好相與的人。
二嫂卻說她瞎操心。
朱奶奶生了八個兒子兩個閨女,全養大了,倆閨女最近幾年不太來往,八個兒子卻全都在秀水村裡。兒子生孫子,最多的一房生了九個,最少的也生了三個。孫子又生曾孫子,再算上幾個未出嫁的孫女,那可當真是兒孫滿堂。
“阿奶?她年歲大了,記性不好,別說咱們外來的媳婦了,親孫子還能記岔呢。放心吧,她最多也就是愛搭不理的。再說了,明個兒上百號人呢,咱拜完年就回來補覺,下午我還要做活兒呢。”
就像二嫂說的那般,次日正月初一的拜年,完全走的是形式主義。一茬茬的人結伴去長房給老太太拜年,就跟割韭菜似的,去了一茬又一茬。朱父其實是二房,他帶頭給老母親磕了頭,之後他自個兒留下了,讓朱母帶著兒孫回去了。這也是沒辦法,要是都留下,長房那頭的院壩能給擠爆了。
王香芹鬆了一口氣,回頭補了覺後,就起身幫著二嫂幹活去了。
正月初一啊,其他人都閒得長毛,就他們家忙得四腳朝天。
想著明個兒還要回孃家瞧瞧,幹完活的王香芹特地袖了錢去尋朱母,想問她買點兒雞蛋。回孃家嘛,哪怕做不到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拿半籃子雞蛋總是要的。朱母最近發了財,很是瞧不上那點兒雞蛋,可她也不能白給,真要是開了這個先例,回頭家裡的東西能悄沒聲息的全不見了。因此,她隨口要了個低於市場價的數目,給王香芹拿了半筐子雞蛋。
這一幕被溫氏瞧見了,她剛想說這個價格賣虧了,朱母就一個眼刀子甩過來。
溫氏:……
這還能不是偏心??
朱母想都想不到自己還能被戳上偏心眼兒的章,誰會給自家人算市場價?再說了,村裡頭啥東西不便宜了?就連地頭的菜,挑到鎮上賣還貴幾文錢呢。
且不提這事兒,單說王香芹在初二這日提著半籃子雞蛋回了孃家,見到了父母兄嫂。她因為心虛,很是有些小心翼翼的放不開,結果孃家人比她還要小心,略一思量,她大概就猜到了原因。在確定自己不會掉馬後,她斟酌著詞句,模仿著原主說話的語氣,將她和妹妹王香椿和解一事告訴了孃家人。
“……是我不對,早該跟你們說這事兒的。香椿吧,她已經跟我賠不是了,我想著,到底是親姐妹,眼下都這樣了,沒的記恨一輩子的。爹孃,哥哥嫂子,我是原諒她了,你們能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算了吧。”
姐妹易嫁這事兒,吃虧的是王香芹,她都說算了,王家人儘管面上有些遲疑,到底還是都點頭答應了。又問起老朱家做買賣一事,王香芹沒提自個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說二嫂子廚藝了得,跟婆婆一起出去支攤兒,是賺了不少錢,家裡的伙食都好了不止一籌,天天都有蛋有肉吃,油水足得很,她都感覺自己過個年胖乎了不少。
聽她這麼說,王家人心裡倒是舒坦了不少。其實,早在六郎放棄學業時,王香芹的爹孃就已經鬆了一口氣,以老朱家那家底,但凡不用供養讀書人了,過上吃飽喝足的日子那是絕對沒問題的。眼下還多了個小食攤兒來錢,那閨女可真是掉到了福窩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