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邑還招募了一些有志於出海的人,他這船上要帶上哪些人他都已經提前想清楚了,大夫是肯定要帶的,熟知海上變化的船戶肯定也是要帶的,士兵那就更不要說了,船上還得裝載火炮呢,若是沒有士兵的話誰來禦敵?他可不覺得海外之國的人都是好相處的。
趙元邑也知道海上風險大,就是再有能耐的人,也不能讓這些未知的危險全部消失,所以他也只能儘量讓他們的船做的厲害一些,多裝一些火炮,多招募一些熟識海上之人,如此也讓他們心裡多一份安心,也多一份把握。
可如若這樣都還沒有辦法平安歸來,那……他也就只能替這些人善後了。
不論如何,出海這一事是不可以斷的,誰先開闢了航路,誰就先搶佔了先機。如今大魏蒸蒸日上,可是縱觀史書,能夠善始善終的王朝可以說是一個都沒有,朝代更迭,分分合合本就是是歷史所趨。趙元邑並不覺得大魏就能一直這般繁榮昌盛下去,可他希望大魏治下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繼續繁榮昌盛下去,哪怕往後改朝換代了,也依然能夠傲視群雄,屹立不倒。
又過了半年,趙元邑終於造好十來艘海船,船上一應人員也都配備齊整了。
趙元邑同他父皇說了一聲之後,便雄心壯志地準備派人出海了。
第130章 退位之心
一行十來艘海船一字擺開, 場面甚是宏大,船上裝載著火炮、糧食蔬菜無數,另有還有不少貨物。
其實裝的貨物跟之前出海的那些海船比起來根本就不算多, 趙元邑本來也沒有想過要與別人做什麼大交易,他此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闢航路, 順道蒐集一些糧食種子。至於通商這種事情,誰都會做,就算賺了錢也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趙元邑想做的, 是做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系統很早之前就告訴他,在海外有一片廣闊的陸地, 在那邊陸地上面有很多高產的糧食, 還有許多金礦銀礦。如今還沒有人發現這片地方,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人發現。
趙元邑對這些東西一直念念不忘, 如今他的人出海趙元邑也是吩咐再三,讓他們只要見到糧食種子一定要帶回來。
出海的那日, 碼頭處比燈節的時候還要熱鬧,周圍的百姓圍了裡三層外三層, 都是過來看船的。
趙元邑讓人造的這些船都比較大,本就是難得一見的東西,更難得的是一下就造了這麼多的船, 這才引得看熱鬧的人都過來了。
眾人都在猜測這些人出了海到底能不能回來,有力挺趙元邑的, 自然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當然能平安歸來。畢竟太子這麼多年來做的事情都是有目共睹的, 只要跟著太子,肯定不會出錯。
這話一說,竟然沒有幾個人反對的。對百姓們來說,趙元邑這個太子的確是最稱職的,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
熱熱鬧鬧的送行結束了之後,京城也就暫時消停了下來。
百姓們消停了,六部的官員卻都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尤其是工部。
這半年來,朝廷又開了幾十處新學堂,京城裡頭有六處,江南那邊有九處,還有北邊西邊各設了是十來處,這些學堂名義上的山長都是工部的李尚書,由工部派人前去授課,教授格物造作之法。學堂裡頭的學生學成之後,若是品行成績良好可以破格去工部任職。
就衝著這一點,就有無數人想要去學堂裡頭讀書。
科舉入仕雖然是無數讀書人的夢想,可是這寒窗苦讀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況且科舉考試錄用的人也並不多,少有人能一路過關斬將高中進士。
想進去讀書的,大多都是有志於官場或者讀書無望的人。當然,這些新式學堂也不是什麼人都收,得看看學生的資質的,入學之前上有考試,只有過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