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後世人,歐陽辯雖然沒有做過工程專案,但是對於工程的流程卻是熟悉的。
一個專案從策劃、評估、決策、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投入生產或交付使用的整個建設過程中,各項工作必須遵循的先後工作次序,這樣才不用來回扯皮。
御史臺倒是還好,御史臺對於政事一般來說並不會太多幹涉,而是關注於官員本身的監察。
至於這次要針對的大地主們,是鐵拳打擊的物件,他們的意見不太重要,反正他們都是要反對的。
所以,這一次要說服的物件主要是政事堂、諫院。
雖然雙方人數並不多,但歐陽辯並不打算省事將政事堂和諫院放在一起,而是想著分批次舉行聽證會。
這是有技巧的。
一般來說,人一多,意見一多,就會混亂,到時候反而找不著重點。
將各種人群分開來說服,反而可以重點突破。
將大家聚集道一起,看似簡單了,但反而將事情弄複雜了。
而分開來舉行聽證會,看似麻煩了,但實際上卻能夠避免很多的麻煩。
至少是一個個的說服,然後積累盟友,形成大勢,就像是戰爭一般,以多打少才是王道。
所以,歐陽辯的策略是先從政事堂開始,再說服三司、樞密院,最後才會舉行一個大的聽證會,到時候形成一個政事堂、三司、樞密院、諫院的聯合聽證會。
歐陽辯很忙,因為籌辦聽證會這個事情,別人是沒有辦法插手的,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怎麼搞。
要舉辦一個成功的聽證會,首先就要設定一個擁有嚴密規範公正的流程,確定話題內容重點,不然就成了泛泛而論的討論會,容易流於形式。
這一點是歐陽辯最為關注的。
這個事情連歐陽辯也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他只能一個個進行設定,然後自己進行論證。
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正是因為如此,歐陽辯對整個流程熟極而流。
經歷了好些天的準備,聽證會的流程才最終確定好。
但歐陽辯並沒有貿貿然召集聽證會,而是先做準備工作。
所謂的準備工作,就是在私下裡先說服與會的人員。
比如歐陽修、文彥博和曾公亮。
這三人歐陽辯都是熟悉的,他們也沒有太多反對的理由,可以先行說服。
至於趙槩,歐陽辯卻是沒有去說,因為歐陽辯將趙槩當成一個演練的物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