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於宋朝的官員來說,被御史彈劾不過兩種處理方式,臉皮厚一點的就上自辯書,臉皮薄一點的就趕緊請辭。
韓琦請辭當然不是因為他臉皮薄,而是這個時候請辭至少還算是個好下場,以後還有起復的可能,若真是坐實了罪名,到時候連起復都難了。
其實趙頊倒是想同意韓琦的請辭的,但他暫時不能。
他才剛剛登基,如果立即換相,而且他父子二人都算是韓琦扶上來,如果這時候動手,不免會被認為是刻薄寡恩。
所以趙頊盡力挽留。
韓琦連著請辭三次,趙頊挽留三次,第四次的時候,趙頊還是不肯,韓琦只能繼續留著,不過他內心卻有些寒意。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趙頊同意他辭職,那麼他還算是有了退路,但趙頊卻堅持不放人,那一旦深究,以後可能會萬劫不復。
趙頊想要維持自己的人設,但司馬光們可不會如此。
他們將趙頊竟然將他們的奏疏留中不發,這下子勾引起他們的記憶。
——這小子的老子也是這麼幹的!
沒錯,當年他們一個個被驅逐就是趙曙,也還是因為韓琦,難道這樣的事情要再來一遍嗎?
臺諫官全部都怒了!
這下子波及的範圍可不僅僅是韓琦了,英宗時候留下來的老班底韓琦、曾公亮、趙槩都稱為他們攻擊的物件了。
嗯,歐陽修還是除外。
歐陽希在濮儀之議中沒有站皇考派,這一點深得司馬光等人之心。
臺諫、禮院官員都加入了彈劾的行列,彈劾奏疏如同雪花一般飛向宮中。
趙頊有些傻眼了。
他有些被嚇到了。
這下子,韓琦、曾公亮、趙槩幾個都有些扛不住了,紛紛告病上表請辭,躲在家裡不敢出來了。
政事堂差點停擺了。
好在還有歐陽修和文彥博撐起來。
趙頊召見司馬光,希望能夠說和一下,穩定一下政局,但司馬光卻將趙頊噴得差點下身不遂。
趙頊有些驚慌找到歐陽辯問計。
歐陽辯也有些頭痛。
現在英宗的遺體都還沒有入山陵呢,這個時候趙頊就要將整個政事堂的相公都罷掉,這樣的影響太大了。
歐陽辯想了想道:“司馬光他們應該對準的是韓相公,曾相公和趙相公應該只是遭了池魚之殃,要不這樣子,陛下請文相和我父親商量一下,不用談別的,只談韓相公的去職問題。”
趙頊心下頓時有了些底氣:“那韓相公的位置由誰上去呢?”
歐陽辯笑道:“文相老成持穩,他也不是第一次當首相了,有他上去,大局可定。”
趙頊想了想道:“如此倒是合適。”
趙頊找了歐陽修和文彥博商量,他們對當前的局面判斷和歐陽辯沒有什麼區別,就是准許韓琦告老,又給了一些榮譽榮退了。
然後趙頊下詔讓文彥博擔任首相,歐陽修則是擔任次相,曾公亮與趙槩參知政事。
這個處置司馬光他們還是滿意的。
政局算是穩定了下來。
趙頊舒了一口氣。
歐陽辯卻對這種局面心生警惕。
言官的戰鬥力太強了,這對於政府的施政過於不利。
他記得歷史上王安石還沒有開始變法,只是被提為參知政事,就有呂誨等人輪番攻擊王安石了。
等到了變法方案出來,言官們更是攻擊不休,逼得王安石和趙頊不得不將這些言官一個個都驅逐出去,才算是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變法環境。
後人有人讚頌宋朝的言官體系,認為這是政治開明的體現。
但在歐陽辯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