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原不在意,以為是歐陽辯一時疏漏,眼睛一掃之下卻又發出一聲驚咦。
紙張之上,第一頁寫著——《疏通惠民河之設想》。
展開細看,歐陽辯所說三策俱在上面,只是後面附上了備註。
“無論採取何策,需準備好河道原始資料,對河道作堪測,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另河道旁有深埋在地下界石,可一一實地測量驗證,有此依據,可利於不敗之地矣!”
包拯心下恍然,這不是疏漏,而是特意如此,心下不由得有些感動,也有些自責。
人家歐陽辯為自己謀劃,自己卻在懷疑他的人品,著實不該!
包拯屈指在桌子上輕輕釦響,腦子在快速地思索,沒一會心裡已經有所決斷。
他打算收起紙張,這種謀劃可不能洩露出去,若是洩露出去,歐陽辯可是要被權貴嫉恨於心的。
“咦!”
紙張之中另有一紙,包拯看完之後神色晦暗不定。
良久之後,他嘆息了一聲。
諫院。
天色暗沉,似乎有雨將至。
孫抃垂頭而坐,正閉目養神,有急促腳步聲傳來,他微微張開眼睛,是下屬趙抃。
“慌什麼,每逢大事……”
“有靜氣嘛!知道了知道了。”
趙抃急匆匆將手中的之物遞了過來:“您看看這個東西!”
孫抃一臉的倦意不翼而飛。
他展開紙張,在燈下一映,嘴角微微咧開。
趙抃見狀一笑:“如何,孫大人,可滿意否?”
孫抃嘿嘿一笑:“包大人果然不愧是諫院出去的前輩……既然這樣,趙大人,來活了,叫兄弟們忙起來吧!”
趙抃精神抖擻:“得嘞,聽您的!”
正月廿七,宜出行,訂婚,忌開工凍土。
汴京城下起了一場春雨,春寒陡峭,文武百官縮著脖子,昏昏沉沉的在昏暗之中進入燈火通明的朝堂。
至和元年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唯一的大事算是陳執中罷相事件,如今進入至和二年,想來也應該無事,至和這個年號看起來是取對了,萬事以和為貴嘛。
趙禎於明道二年親政一來,如今已經是第二十二個年頭了,在此間爆發了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曆和議。
期間,遼國趁機以重兵壓境,逼迫宋廷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
慶曆三年,趙禎任用參知政事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企圖遏止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及“三冗”現象,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趙禎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雨的帝皇,經過了這麼多事,趙禎越見沉穩,雖然才44歲而已,但他的身體不算太好,所以看起來已經有了老年人的暮氣了。
經歷過失敗的慶曆新政之後,趙禎開始討厭意外,討厭改變,執政以穩定為主,只是今天終究還是有些不同。
朝堂從一開始就有些壓抑,尤其是平日裡有事沒事都會跑出來議論幾句的諫院,今天從一開始就相當沉默,趙禎有些忐忑。
果然在太監尖起嗓子吆喝了一聲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結束語後,殿中侍御史趙抃便昂首挺胸站出:“陛下,臣有事起奏!”
趙禎忍不住往御史中丞孫抃的方向看去,孫抃微微閉著眼睛,似乎有些睏倦。
“卿家請講。”趙禎忍住不安道。
趙抃大聲道:“陛下,臣請疏通惠民河。”
趙禎楞了一下問道:“惠民河怎麼回事,現在是枯水期,難道又淹水了麼?”
趙抃回道:“陛下,春季已經到來,很快就要進入夏季,屆時大雨傾盆,惠民河必然暴漲,水淹開封的事情又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