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好。
宅門裡生活,就是這麼累。
···
成兮酒樓第一天,紅火。
成兮酒樓第二天,紅火。
成兮酒樓第三天,火爆。
成兮酒樓第四天,照單收費,肯來的都是真朋友啊。這一天仍然座無虛席,算是續寫了前面幾天神話,這讓全酒樓的人都鬆了口氣。
現下的人們資訊不靈便,娛樂不方便,遇事兒愛當真兒又愛湊趣。不說回頭客,單純因為好奇想來試吃下的客人,就能讓酒樓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客流。
武梁的確極少在酒樓裡露面兒了,但該做的安排都會做。
後院的戲臺拆去一部分,縮為小了一半的一個高臺。請了一個說書的葛先生長期盤踞開講。當然實際上老葛算是個備胎,武梁實際上看上的是他會描摩幾筆,而這裡免費開演的文藝節目包括彈琴的,唱曲的,跳舞的,天天都有。
只是酒樓不養美媚,都外面請的,表演一次就走人,斷檔無人時老葛才上。
臺周有幕,幕後或歌或琴,藝人或男或女,統統幕後進行,獻完藝就走人。不應客人召,不陪酒賣笑。酒樓給藝人保密身份。
武梁本意,是掛上告示牌隔上紗幕,可以稍微保護一下身份低下的賣藝之人,免得登徒子們亂揩油,也不讓酒樓裡過分活色生香落了。
誰知道這般一神秘,反而高雅了,一些個文人學士老夫子啥的,滿喜歡這種形式,愛來聽那錚錚淙淙琴音伴飯了,也少不了替酒樓宣傳。
這也成一口牌。
另一個讓文人學士們喜歡的,是酒樓的評價冊。
前三天的試吃,自然積累了大量的客人評價。文人有文人的雅性,草民有草民的質樸,武人有武人的莽放,評價形形□□,武梁當時就都讓專人錄於紙上。
這些評價是那三天最直接的收穫。
不管這些評價是用說的還是用寫的,反正武梁把它們整理一番,用畫的。
她一一看那些評語,挑了許多有特色的,或原汁原味兒,或略做改動,或逗趣沒正經,各色版本的評價圖文並茂畫將出來,裝訂成冊。
所謂裝訂,其實很簡單,湊齊多少張稿,弄兩張白紙做封面封底,讓蘆花粗針線一縫,就成一本。
然後交給老葛複製許多份,酒樓各桌上擺去,算是就餐讀物。
能看懂字的看字,看不懂字的看畫,打發時間罷了,沒想到竟然暴紅。
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那些文人學子自恃有才,看了之後技癢,大多還愛留兩筆,或題詩,或留評,或對字對文或對酒樓菜品,最後連評酒樓桌椅板凳的都有。
可見這些人多閒,多愛表現,多愛互動。
因為武梁的字不好,所以她刻意的寫花體,把字寫得象畫的。大多時候她只畫插圖,字泡泡讓酒樓各人執筆,男女老少,字缺胳膊少腿兒都不怕,更顯本真。
其實評價嘛,說好的說孬的左不過那些,其實武梁覺得這玩藝兒它受歡迎,本質上是因為中間隔三差五的歡樂小段子吧?
反正後來留評的人源源不絕,貢獻小段子的人也不在少數。當然也有回頭客認真來翻閱,想找一找自己當日的留評有沒有躍然紙上。——不知是不是想討稿費?
畫冊也成酒樓一個特色。
特色是特色,客源才是關鍵。酒樓和馬車行一直保持著持續的友好合作關係,給馬車免費換新的車簾,給車伕送新的衣褂,當然上面都有成兮酒樓字樣。跟馬車行老闆簽好協議,一年四套衣褂白送,兩套車簾更換,當然也必須穿足掛滿一整年,否則退兩倍物料費用。
所以後來也有酒樓想如法炮製,可惜為時已晚。當然成兮酒樓是因為位置偏僻才需要這般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