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在齊妙接觸過的角色裡,沈遙已經是很難駕馭的了,這類角色挑選的往往是經驗豐富的成熟演員。
顧熠經驗並不豐富,或者說,他用天賦展現出了不遜於成熟演員的演技,越到後面越讓人心驚膽戰。
齊妙和經紀人吐槽:“我現在知道什麼是後浪了。”
放在偶像圈,齊妙這個年紀已經快跳不動了,可放在電影圈,她年年都是新星。
電影圈的人才凋零比電視劇圈更嚴重,畢竟圈子整體更封閉,對演員的長相、演技要求都更高。
齊妙拿過雲星獎最佳新人,在女演員裡屬於比較能打的,她也和同齡、甚至年紀比她輕一些的演員對戲過,可沒有誰比顧熠更讓她體會到危機感。
齊妙不由同情起了註定要和顧熠對上的男演員們。
自《一枚信箋》定角以來,各家公司的通稿發了不少,都是落選沈遙的男演員在表達自己的遺憾之情。
齊妙之前覺得他們挺遺憾的。
現在想想,等《一枚信箋》上映之後,他們大概會更遺憾。
……
孫有明的笑容幾乎都止不住了,最難的一場戲順順當當拍完,這就是最好的兆頭,接下來的戲份不如這一場重要,只要按這個節奏拍,電影絕對可以提前收尾。
孫有明覺得自己還是有點運氣在身上的,如果不是偶然聽了好友的推薦,他絕對不會碰上顧熠,《一枚信箋》的拍攝計劃必然要一拖再拖。
顧熠就像一塊原石,已經一點點打磨出光澤了。
接下來的拍攝果然沒有出乎孫有明意料,進度比想象中要快很多,顧熠許多鏡頭都是一條過。
在一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一條過的情形其實並不多見。
因為電影的畫面要更精緻,在銀幕上更容易暴露出演員自身的缺點,許多看似經典的鏡頭,都是由導演一點點磨出來的,演員的神態、動作、姿勢……或許經歷過數十次的修正。
很多在銀幕上發揮出色的演員,往往會在電視劇中顯露原形。
因為電視劇節奏更快,導演沒有耐心糾正演員的缺點,一場戲就有數句臺詞,一部劇拍完,演員的拍攝時長要比電影長許多倍,這也是很多演員被詬病拍戲公式化的來源。
孫有明覺得,顧熠拍的後面幾場戲幾乎沒有瑕疵。
他不是那種追求零瑕疵的導演,那些導演大多攝影師出身,對鏡頭天然要求嚴苛,他們拍的不是電影,而是藝術品。
藝術品精緻歸精緻,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而《一枚信箋》是講人性的作品,必須更接地氣一些。
孫有明甚至不要求演員們的拍攝對標最後一場戲。
正如顧熠所說,他講不出具體該如何拍攝,靠的是感覺。
電影史上的許多經典鏡頭也是源於靈光一閃,靈感恰巧在那時那刻那個場景出現,想再復刻也毫無可能。
……
陸續拍了半個多月戲之後,《一枚信箋》在西北影視基地的拍攝已經全部結束,顧熠和俞盈還要補拍幾場在海外的戲份,其他演員的戲份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
顧熠已經是全劇組公認的演技派了。
劇組的工作人員最喜歡的就是他這樣的演員,省事話少還刻苦,給打工人節約了勞動時間,作為主演,他平時其實沒什麼存在感,到了拍戲的時候,存在感就會無限放大。
殺青宴上,顧熠幾乎被全劇組的工作人員加了微信,簽名也送出去不少份。
吳慶春端著酒杯,一番捨不得的話說得特別情真意切。
顧熠剛來劇組的時候他有些看不上,說了不少難聽的話,眼下和顧熠關係好了,吳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