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1 / 2)

小說:常使衣裳淚滿襟 作者:納蘭秋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兒女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虹←橋←書←吧←

第48節: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5)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然而,在若干年後編纂的《全唐詩》裡,宋之問有一首叫做《有所思》的詩,其內容與劉希夷這首《代悲白頭翁》有驚人的相似,只是宋之問把劉希夷的那句&ot;洛陽女兒惜顏色&ot;改成了&ot;幽閨女兒惜顏色&ot;,其餘的一盡相同。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把著作權讓給我,好嗎

你相信詩讖麼?

讖語是一種詛咒,是一種帶有惡毒性質的預測。詩讖,顧名思義,就是詩句中包含了帶有詛咒性的讖語,或是給了讀者一個明顯的暗示,而這個暗示則是不好的,帶有不祥的色彩。這好像是一種迷信,但卻是令人感傷。

這裡還不得不提一下《紅樓夢》。在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這回中,賈元春來省大觀園,讓各姊妹制燈謎,賈母讓賈政猜來與她聽。賈政不敢怠慢,就下去一個個的猜來,當猜到寶釵制的燈謎的時候,謎面是四句詩:&ot;有眼無珠腹中空,荷花山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雖濃不到冬。&ot;賈政看完後,心內暗自思忖:&ot;寶釵小小的年紀作此等言語,更覺不祥,看來皆非福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慼之狀,因而將適才的精神減去十分之八九,只是垂頭沉思。&ot;

可見詩中含讖對人的精神打擊是很大的。你可以說它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人的感情和精神卻不是簡單的用科學一次就可以涵蓋的。人有的時候更相信感性。

初唐的時候,&ot;四傑&ot;中有一個叫做盧照鄰的詩人。他曾做詩曰: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後來因人生失意,無意留戀,自投潁水而死,正如詩中所說的那樣。可謂一語成讖。

還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唐朝最著名的女詩人薛濤,她八九歲的時候就能做詩了,而且詩思才情頗高。他的父親引以為豪。有一天,他的父親想考一考薛濤的才能,就指著庭院裡的大梧桐,隨口吟出一句:庭中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讓薛濤接下句湊成一首詩。薛濤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她的父親聽後揪然久已。為什麼呢,因為薛濤的父親從女兒所吟之詩中,聽出了讖語的成分,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不是風月場上的營生麼?他料定女兒長大後必淪為風塵女子,故而揪然久已。

劉希夷做詩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記載:

(希夷)嘗作《白頭吟》,一聯雲:&ot;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ot;既而嘆曰:&ot;此語讖也。石崇謂&ot;白首同所歸&ot;,復何以異。&ot;乃除之。又吟曰:&ot;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ot;復嘆曰:&ot;死生有命,豈由此虛言乎!&ot;遂並存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