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即便朝廷不開海,難道沒有人從海禁一事上獲利嗎?
自然是有的,還有許多。
因為海運本身是被禁止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將海船開出海境的,也只有那些背後有倚仗的世家大族。
無論朝廷的政策如何,都不影響他們的收益。
……
自柳賀入閣以來,如今是他最受關注的一段時期。
許多官員都認為,柳賀才剛剛入閣,即便他要開海禁,也應當徐徐圖之,不該如此匆忙。
可柳賀一想,距離萬曆朝鮮戰爭也只有十年,此時不養兵,還要徐徐圖之到何時?
便是張居正力推的考成法及一條鞭法,也是幾年下來才有了小小的成效。
柳賀在內閣之中常常見到各地官員送來的文書,看得越多,他便越有時不我待之感,這或許和他來自未來有關。
距離明朝滅亡還有六十三年,若他能活到九十三歲,恐怕還能見證那一時刻。
不管如何,他總要做些什麼。
無論是為了前人,如張居正這般一意改革、置身家性命不顧的官員,還是為了後人——總不能在史書上添上一筆,說正是他為閣臣時加劇了一個王朝的滅亡吧?
他不想做功臣,卻也不想當罪人。
身為閣臣要做的事情有許多許多,柳賀覺得,若是開海能成,他便可以到倭國去探訪銀礦,之後再根據形勢左右倭國與朝鮮的戰局。
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
柳賀剛到內閣,通政使倪光薦見了他便道:“柳閣老,近日我們通政司可是熱鬧非凡。”
官員奏章必經通政司,柳賀一聽他說便知,此時通政司恐怕滿是彈劾他的奏章。
不過柳賀心中無懼。
除非是天子對他動手,他不至於落到如朱紈那般的
境地,朱紈是外臣,他是閣臣,且開海一事在朝廷中也非沒有支持者。
但重要的是,他要先將開海一事的好處擺出來,如此天子才能有動力去推進此事,否則柳賀在這將諸事都鋪墊好了,推行之後若因達不到期待而終結,柳賀就等於做的是無用功。
柳賀只能道:“還請銀臺包涵。”
對開海一事,倪光薦並不反對,柳賀如今尋求的也是朝中這批中立官員的支援。
反對開海者,如張四維等官員,根本沒有爭取的必要。
支持者,不需柳賀多說,他們自能站在柳賀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回到文淵閣後,柳賀先坐下來,拆開施允寄給他的信,自萬曆二年考中進士至今,施允已在陝西留了七年,他在信中和柳賀開起了玩笑,說柳賀入閣之後,陝西地方官員們對他都十分客氣,不敢輕易得罪。
他原任隴州知州,如今升至鳳翔府知府,統七縣一州,陝西民風彪悍,又常常遭災,百姓日子過得艱辛。
施允也是陝西官員中率先種甘薯、玉麥等物者,除此之外,柳賀也和他商討過,若是能開海,他將請海外商人探索更多能在陝西種植的作物品類,這樣百姓也能從中得惠。
施允在信中說,他任官這幾年,常常關注百姓生計,柳賀提倡開海,若是能平抑物價,他會更加支援——僅這幾年間,一兩白銀能購買的東西比隆慶時要少了些,當然,百姓的日子比嘉靖時還是好過些的。
柳賀坐下來,靜靜給施允回信。
朝中反對聲響,也在他意料之中,柳賀做好了長期抗爭的準備,他暫時沒有放棄的打算。
柳賀的體會很明顯,張居正還在朝時,朝中即便有攻訐他的聲音,大多數也被張居正擋住,到如今,所有的彈劾都只衝著他一人而來,當然,柳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