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135節(3 / 3)

以長久。且恩師此時回鄉,才不會有宵小接機生事,這反而於恩師名聲有礙。”

柳賀頭頭是道,加上他的確能在張居正面前說得上話,遊七神色不愉,但柳賀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真正做決定的人是張居正,張居正若是要走,朝中無人可攔,張居正若執意強留,也沒人能夠勸動。

張居正決定回江陵,官員們也看出他不會再留朝中,勸說他留下的那些奏章也不再往通政司遞了,總之朝中大事仍由張居正決定,與張居正關係

親近的官員也不必擔憂自己的官位受影響。

這幾日,朝堂上最引人關注的事是,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柳賀彈劾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御史曾士楚!

他在奏章中寫道,言官之責是糾核百官,陳三謨身為言官之首,竟首先鼓吹挽留元輔,陷元輔於不忠不孝之地,此乃臺諫之大失職!

曾士楚為御史,卻不顧清議,他恥與此等構陷恩師之人為伍!

陳三謨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曾士楚卻是柳賀的同年,隆慶辛未科的進士,柳賀這些同年中,有如傅應禎劉臺般敢直接觸怒張居正者,也有如曾士楚這般諂媚張居正者。

陳三謨是高拱的門生,他上疏令人不恥,人人都知高拱與張居正是政敵。

而曾士楚是張居正的門生,滿朝文武皆還未上疏,他就急不可耐地勸張居正留下,在旁人看來,門生行事必然看恩師臉色,曾士楚於百官之前上疏,想必也是受了張居正指使。

為何劉臺上疏會令張居正震怒?

柳賀又為何盡全力阻攔吳中行與趙用賢?

正是因為他們是張居正的門生,這疏一上,殺傷力實在太過巨大,不管是對吳趙二人,還是對張居正本人,這傷害一旦造成,日後便很難再彌補過來。

柳賀不願張居正被陷入不忠不義的境地,且此時清丈田畝策正在施行,之後一條鞭法也會執行,張居正本人所受的攻訐越多,日後也會成為旁人將他的變法推翻的理由。

柳賀這疏一上,翰林院眾翰林先是驚訝,在張居正奪情/事上,柳賀的反應是眾人之中最小的,眾人心想著,柳賀如今官位在這裡,總不會如初任官時那般肆意了。

可張居正才決定歸鄉,眾人皆知是他勸解之功,柳賀偏偏在這時候彈劾了陳三謨與曾士楚,這著實令人意外。

之後

柳賀如今已是詞臣中的一號人物,他這一疏一上,影響力自然非同小可。

陳三謨是臺諫領袖,歷來只有言官彈劾旁人的份,哪裡輪到旁人彈劾他們?

柳賀這封奏章卻結結實實列出了陳三謨與曾士楚的罪狀。

偏偏他所列的條條在理,陳三謨與曾士楚也反駁不得。

孝道人倫一向為天下萬民所重,他們讀書人讀四書五經,經義中從來少不得一個“孝”字,言官們始終高標準要求別的官員,可到了他們自身,卻為討好張居正將孝字拋到腦後。

柳賀先佔了公義二字,陳三謨與曾士楚在張居正奪情一事上又確實不佔理,對柳賀所列出的種種,他們很難反駁,在上辯的疏中,二人強調,他們之所以挽留張居正,其實並無私心,只是為朝事考量罷了。

不過張居正眼下已返鄉守制,所謂為朝事的說法似乎也沒有了說服力。

當然,言官們也不是吃素的,柳賀上疏剛彈劾完陳三謨,戶科給事中就將他在揚州的舊事翻了出來,其中頗有為王煥叫屈的意味。

還有一位御史彈劾柳賀,說他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挑了張居正離京後上疏,分明是沽名釣譽,只撿軟柿子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