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柳賀任了官之後,下河村在整個西麓鄉都不一般了,柳賀一人便能將柳家宗族的田稅都抹去,他與楊堯只有一女,族中還有人想讓自己的兒子任柳賀為父。
這都是柳賀常年在外為官,家中事務無人操持的緣故,經營上的事他倒是可以託給三叔三嬸,但三叔對族老們並沒有威懾力,生意做大了,他也是民,仍是柳家的一員。
這些話紀娘子都未在柳賀面前說過,但柳義販私鹽的事一傳進她耳朵裡,她就有了這個念頭。
柳賀眼下在揚州,之後又要去京城,天高皇帝遠的,家裡人扯著柳賀的大旗作威作福,她恐怕還不知道,還以為家鄉人人敬重柳賀。
科舉是那麼好考的嗎?
官是那麼好當的嗎?
當然,這其中也有紀娘子不適應京中氣候的緣故,不過這鍋柳義至少得背一半。
紀娘子非要留下,柳賀也只得順了他孃的心意。將揚州府諸事交代清楚後,柳賀便啟程先回鎮江。
去時要比來時輕鬆許多,來揚州時,柳賀剛得罪了當朝首輔,旁人怕被牽連都不敢理會他,而離去時,揚州府衙的一磚一瓦已經有了他的痕跡。
離衙之日,府門剛開,柳賀便怔住了:“你們這是做甚?”
府衙外的路兩側竟站滿了百姓,姜通判等人在前,見到柳賀後便深深一叩:“聽說府臺您要走之後,百姓們都要來送送您。”
柳賀道:“不必如此大張旗鼓,讓百姓們都回去吧。”
路兩旁的百姓們卻都不動,只跟著柳賀馬車行進,一路經過下關,到了碼頭,依然有許多百姓跟隨。
“瞧見了嗎?這便是民心。”吳桂芳與徐爌正在樓上飲茶,望見這一幕,忽然道。
“京中艱難險阻,願明日之柳澤遠仍如今日之柳澤遠。”
豪情未滅
柳賀在揚州這幾年,揚州府風調雨順,並無旱澇大災,百姓們免遭胥吏盤剝,貧寡年老之人也常受救濟,日子可謂十分平順。
縱然府中鹽商仍對柳賀有不滿,百姓們卻十分感念他的恩情。
柳賀卻覺得,他並未為揚州的百姓多做什麼,只是盡了為官之人的本分罷了。
對後繼者之事,柳賀登門與吳桂芳詳談過,揚州知府這等緊缺的官位,吳桂芳也很難插手,但他畢竟是鳳陽巡撫,對所轄地官員的任免也有建議權。
之後便看張居正如何決斷了。
等柳賀上了船,船已開動,岸邊卻仍有許多百姓遙望著船,久久不願離去。
見此一幕,姜通判等人都是感慨,歷來為官之人,又有幾人能受百姓如此愛戴?
柳賀在任時對下屬官吏人盡其用,說是榨乾最後一絲力氣都毫不誇張,可見著揚州府如今的氣象,官吏們心中也是十分自得。
……
船到了瓜洲渡,再行一段便是京口,船上風有些大,楊堯替柳賀披了件衣裳:“相公心裡捨不得?”
柳賀笑道:“人家常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則胡公做到了,我與胡公相差很遠,若是可以,我也想在揚州再留兩年。”
胡則是北宋官員,歷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他在任上取消了衢州、婺州百姓的人頭稅,百姓感恩於他,在方巖山上為他立廟供香火,到了高宗時,應百姓請求,以“赫靈”二字作為廟額,明初朱元璋則將之封為顯應正惠忠佑福德齊天大帝,民間稱為胡公大帝。
因而官當得好不好,老百姓心裡其實是清楚的。
這一日天氣晴朗,到達西津渡口時暖風熏熏,渡口上依舊一片忙碌景象,商人們將船貨運至大江南北,柳賀乘的是官船,靠近碼頭時,大大小小的商船皆是避讓。
剛下船,柳賀正要派人請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