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62節(1 / 2)

</dt>

柳賀:“……”

缺錢,很缺,不管在什麼朝代都缺。

和歷朝歷代一樣,京城居大不易,像柳賀這樣會試上榜的,殿試過了之後便是進士了,畢竟殿試只排名不黜落,堪稱大明王朝對士子最為友好的考試,然而在透過殿試之前,士子進京趕考的路費、住宿費,到京之後與同榜士子郊遊的花費……對家境清寒計程車子來說,開支可謂不小。

何況中了進士不代表就能大富大貴了,若是外放到地方,至少是個百里侯,這兒刮刮那兒刮刮,自己的錢包是填滿了,老百姓的日子想過下去就不容易了。若是在京當了京官,要麼在翰林院當清貴的翰林,要麼在六部當個主事之類,靠薪水彌補科試中的花銷還是有些難度的。

大明朝還有進士觀政制度,也就是說,新科進士進士及張閣老一眼便看中了,因而在五經魁中,他點了你為說完後,張居正才輕聲道,“你等既中了會試,當思

為官做人之道,須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切記戒驕戒躁,如此才不辜負了朝廷的一番栽培之意。”

張居正一番話說得嚴肅,眾士子卻聽出了其中的勉勵之意,躬身領教後方才退去。

待眾人離去後,呂調陽又看向張居正:“大冢宰覺得幾位貢生如何,其中可有值得栽培之人?”

張居正道:“眼下談此卻是為時過早。”

“下官是覺得,其中若有得力的,不妨先在吏部任主事一職。”

張居正嚴肅的臉上終於有了一分笑意:“和卿,若你非將那會元郎拉到吏部來,會元郎心中可要記恨嘍。”

對於新科進士來說,吏部其實是個好去處,文選司和考功司的主事職位不高,卻掌管著外放官員的晉升與考核,尤其到了京察之年,便是外放的三品大員也要對吏部主事客客氣氣,這就是京官對外官的優勢所在。

但這只是對普通進士來說。

按歷科殿試的排名,會元最低也是二甲前五,如嘉靖四十一年殿試,會元王錫爵是榜眼,嘉靖四十四年殿試,會元陳棟是探花,而即便是一甲名次與會試相差極大的隆慶二年殿試,會元田一儁文章不得隆慶帝喜歡,但他也取了二甲倒是寫得才華橫溢。”

好友

張居正卻道:“觀其文可以見其人,會元郎胸中有溝壑。”

他之所以將柳賀點為會員,除了柳賀文章質樸無浮辭外,也有他五篇策問寫得極好的緣故。因科舉重頭場,士子們只知鑽研四書五經,頭場七篇文章通常寫得文采斐然,然而後面的策問便顯出其實際見識的不足。

策問看的是考生應對政事的能力,考的是真本事,便是文章再花團錦簇,內裡的缺失還是能被一眼看出。

而柳賀的策問雖淳實,某些字句卻讓張居正有一針見血之感,彷彿平平之中蘊含著錦繡一般。

正如柳賀給他的印象。

在一眾士子中,柳賀並不顯得如何出挑,若非他是會元郎,張居正恐怕都不會,柳賀一人便獨佔五篇,他四書、五經及詔誥表、策問文章皆入選其中,隆慶翻閱時只覺處處有柳賀之名:“這會元郎的文章,張卿與呂卿似是極喜愛,朕也覺得此人文章質樸可愛。”

“這會元郎是何地人?”

與父親嘉靖不同,隆慶帝的性子頗為隨和,對臣下也並不苛刻,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皆為他當裕王時的講官,即位以後,隆慶對這幾位舊臣也極其優容。

皇帝有問,禮部尚書潘晟自是認真作答:“會元郎乃是鎮江府人,他是隆慶元年應天鄉試的解元。”

隆慶又問了數個問題,他問得細,臣屬們便答得細,隆慶在一旁連連點頭。

接下來隆慶帝便與大臣們商議起了三月殿試之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