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171節(3 / 4)

般書籍更快,即便在鎮江府地界,官員們讀到的《育言報》也只比京城慢上一兩期而已。

事實上,《育言報》農事一欄依舊不為官員所重,《育言報》所收的稿件大多來自對農事有興趣的讀書人和吏員,其中有功名的並不多,進士更是屈指可數

而林應雷與甘世價所讀的這一期《育言報》,在農事欄中撰文的竟是柳賀!

“右宗伯這是何意?莫非真不願爭閣臣之位了?”

也有人覺得,柳賀這堂堂三元郎真是墮落了,他詞臣出身,官至禮部右侍郎,所掌的是天底下最重的規矩,可謂清貴到了極致,然而他不僅不爭入閣,竟自甘墮落,為區區農事撰文去了!

他們雖知柳賀大力推廣甘薯,也知這甘薯產量驚人,可正統讀書人不該專於此事,有此空閒,不如多讀幾篇聖賢文章,日後也能有佳篇存於世間。

柳賀在農事一欄中早已寫道,“士農工商,農為根本,農之盛,在地利也……”

他強調,太/祖重農,然重農一事不僅要重視糧食的種植本身,也要注重產量的增長,結合天時、地利,用正確的方法引導百姓種植,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柳澤遠這文章,細讀之下,當真功底紮實。”戶部尚書張學顏讚道,“且條陳在理,我再令各地踐之,待明歲夏稅秋糧收繳時,或許會有別樣收穫。”

張學顏與柳賀關係只是平平,柳賀力推甘薯算是搶了戶部的活計,當時張學顏並不高興。

可甘薯在陝西、河南等地種植後,效果十分之好,二地所報的餓殍、饑荒數減了不少,於戶部而言,這也是一項功績。

因而《育言報》上的農事一欄,張學顏可謂期期不落,對戶部來說,闢一塊地開荒並非麻煩事,但若實踐有效,其效用往往遠超張學顏的預期。

張學顏和柳賀沒有深仇大恨,他是張居正鐵桿,柳賀在張居正歸政一事上如此知進退,所攬的各項事務成效又非同尋常,他眼下雖離了京城,在官員中的口碑反倒比在京城時還強了些。

見王錫爵

張學顏當著張居正面誇讚柳賀,其中有吹捧張居正的意思,也對柳賀重農一事頗為欣賞。

柳賀人在鎮江府,心中卻依舊掛念著百姓溫飽,為官到這種地步,已經十分了不起。

張居正早已讀過這一期《育言報》,報紙登載先由內閣核查,他與柳賀又常常通訊,自然清楚柳賀近日在忙些什麼。

柳賀離京之時和他說過的話,都在一步步慢慢實踐。

張居正心中明白,柳賀與那些戀棧權勢的官員不同,他在京為翰林也可,在地方為親民官也可,但張居正私心裡認為,以柳賀的才能,必得放在天下權勢最尊貴之處方可有為。

他年輕時在官場失意,由京城返回家鄉江陵,一路多見官員貪腐、百姓窮困,然官員也有精幹圖治者,但其所恵不過一地百姓罷了。

因而越是有能力者,越應當到能徹底發揮其能力的地方。

不過張居正心中也十分欣慰。

他未將心中真實想法告知柳賀,然而無論柳賀選擇暫退返鄉,還是在家鄉促農事、助文教,都令張居正覺得,他張太嶽還是有弟子緣分的。

隆慶五年這一科進士榜,先是柳賀將他長子篩落,之後傅應楨、劉臺上疏彈劾他,張元忭、鄧以贊二人成日只知說他錯處,之後奪情一事,吳中行、趙用賢意圖上疏……於師生之緣,張居正已無太多所求。

他不是沒有想過培養門生,可他所重之人大多反他。

柳賀心中同樣有自己的堅持,但遇上大事,他仍願站在張居正這一邊。

奪情一事後,他與柳賀算是將話都說清了,於政事上柳賀依舊有許多不贊同他的地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