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資訊差,也叫資訊不對稱,是指在各種社會活動中,一部分人掌握著其他人不知道的資訊,從而導致資訊資源分佈不均等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你知道而我不知道”、“你懂而我不懂”。
賺錢的本質其實就是利用資訊差。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是這個道理,只是獲取資訊差的方式不一樣,處理資訊的能力也有所差異。
曾經有位業界大佬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賺到過五百萬,那就不要輕易涉足炒股或其他投資領域。”這句話看似絕對,但其實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如果一個人從未賺到過五百萬,那麼他可以推斷出他所在的階層和地位較低,所得到的資訊往往是經過多次轉手的三四手資訊。這意味著他們的資訊渠道存在問題,無法及時獲取到一手準確的市場動態。在競爭激烈的投資市場中,缺乏準確的資訊就如同盲人摸象,很難做出明智的決策。
其次,沒有賺到過五百萬,還表明這個人對於人性的理解以及對社會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認識可能存在偏差甚至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他的認知水平有限,心智慧力不足以應對複雜多變的投資環境。投資不僅僅是數字遊戲,更是對人性和市場規律的洞察與把握。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這些,並具備相應的認知和心智慧力時,才能在投資領域中游刃有餘。
你回想一下,你下注體彩競彩北單、買入賣出一隻股票,或者投資一隻基金的時候,你的依據是什麼?
有幾個人認認真真通讀、研究一個理財產品的說明書?
有幾個人認認真真通讀、研究一個球隊、股票的招股說明書和年報?
有幾個人認認真真走訪、調研、觀察一個公司或者一個行業的資訊?
絕大多數人甚至沒有這個意識!!!
要麼聽一些多少連勝專家、財經博主,商業大V的馬後炮,要麼聽各種媒體、資訊平臺、自己分析的訊息。
前陣子,跟一個證券行業的老鄉吃飯,他跟我講了一個商業詐騙案例:
某輪胎企業不行了,股價下跌,當時很多人套裡面,企業想把股價搞起來,於是就設了一個局。
他們簽了一個大額的海外訂單,大概一個多億,但實際上是個虛構主體,然後在國內市場透過新聞媒體,大量散佈虛假訊息,說這家公司將獲得高額利潤,再找幾個資金稍微推動一下,股價上漲散戶入場,市值增長了十幾個億,然後他們套現離場。
你說為什麼那些投資者不去核實呢?癌股沒有做空機制,很多金融機構其實就是裝傻,甚至推波助瀾,最後讓散戶接盤,即便是最後被Z監會處罰,散戶也收不回一分錢。
m股不同,他們有大量類似“渾水”這樣的機構,專門盯著中概企業做商業情報,你敢搞虛假訂單直接就能搞死你,每天僱傭2000多人盯著你的門店,數你的進店顧客人頭。
普通人與投資機構相比,根本就沒有拿到真實資訊的實力。
再比如,之前澳大利亞有個鋅礦停產,導致國際上鋅的市場緊張,普通交易者只能坐家裡等新聞報告,判斷鋅礦什麼時候復產。
但投資機構是直接花2000澳元一週,在當地僱傭人,每天用無人機在鋅礦上空飛一圈,看礦車有沒有動……
所以說,在資訊層面,普通人永遠都是滯後的,你能有多少勝算?
按說在網際網路會逐漸減少資訊不對稱,但現實恰恰相反。
網際網路導致了更大的資訊不對稱,大家都知道資訊越多,噪聲也越多,尤其是免費的資訊,學過資訊理論的都知道,這叫高斯白噪音。
就好比你在臺上,臺下所有人都跟你講話,你能聽見什麼?
啥也聽不清,都是干擾,你的大腦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