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役侍婢拿來酒水,端上吃食,四人圍坐本王身旁。
“青州、兗州將納於隋國疆域,獨孤義、慕容博跟隨劉淵大人,熟悉地方治理,直屬軍中需要智勇雙全的勇士,宇文氏可有這樣的能人?”
“臣的長子宇文化在青州樂安郡,莫那願意修書一封,著宇文成送去,令其接受商仲恆將軍指揮。”
“宇文化手下有兩萬士兵,隋國一向實行精兵政策,商將軍或許會擇優選用,餘者安置於青州各郡,可充任郡兵,士兵家眷遷往青州,朝廷會給予支助,不知宇文部落可願意?”
“仙師君王,宇文氏源自齊郡臨淄姜姓,長子宇文化渡過黃河佔據樂安郡,最終目的欲回齊郡故土,仙師君王此舉,大遂宇文部落心願,臣感激不盡。”
識時務為俊傑,源自臨淄姜姓,即使果真如此,已是上千年的事情,於現實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宇文莫那自找臺階下。進入關內的鮮卑人軍隊,敗的敗,降的降,折分的折分,最後一支宇文部落的,正好精簡後在青州當前鋒。
“遼西走廊連通山海關內外,設立徒河郡,重要性不言而喻,宇文郡守對於保持走廊暢通,有何建言?”
“山海關到徒河城四百里,徒河郡可擴整道路,加強關內外物資流通;同時百餘里設鎮,再由鎮逐步擴充套件為縣城,只需設定兩縣,派出郡兵巡視,便可保障河西走廊暢通。至於徒河城到玄菟城的道路,還需獨孤郡守和朝廷多加支援。”
“按照朝廷規定,各州稅賦上交四成,幽州的稅賦,三五年內無需上交,全部留在當地用於發展。軍隊以直屬軍為主,州兵為輔,兩位郡守切記,朝廷對於州兵和郡兵數量有嚴格規定,郡兵百人取一,州兵百人取二。過多的兵力,只會空耗銀錢,影響當地經濟發展,不是長久之計。”
兩人點頭稱是,對於宇文莫那和宇文成沒有吝嗇,五枚力量體質果實,額外一枚體質果實賜予宇文莫那。
“宇文成年輕有為,本王修書一封,即刻前往商將軍帳下聽令,協調宇文化所部整編事宜,拿紙筆來。”
與宇文莫那分別寫好書信,運轉同界傳送門法訣,將宇文成送至信都商仲恆處;有樂安郡的宇文化部,控制青州的計劃可以提前實施了。
“關於段部落,三位有何建言?”
鮮卑五大部落,還有段部落沒有處理,佔據樂浪郡的段部落,實力本來就最弱,如今折損兵力,對於樂浪郡的控制力會減弱。三韓半島原有三個部落聯盟,北方的弁韓、中部的馬韓、東南的辰韓,高句麗部落被鮮卑人驅趕至半島,建立扶餘國,同化掉弁韓。屁股還沒坐熱乎,鮮卑人來了,搶了國都王險城,將高句麗人繼續向南驅趕,才有百濟的建立,又稱南扶余,原住民馬韓人淪為下層百姓。東南的辰韓見勢不對,連忙組建部落聯盟自稱新羅,地盤最小,拼命接收弁韓、馬韓遺民。
半島形勢實際上就是三撥人,鮮卑段部落、高句麗部落和三韓部落聯盟,從佔據土地面積來說,百濟最大,國中人口以馬韓人居多。歸根到底,半島眾多部落,最初都是從中原逃亡避難而去,逐漸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一個部落就是一國,大國四五千戶,小國六七百戶,整個三韓半島不足十萬戶。倭島與三韓半島情形類似,只是受益於大海的保護,人口數量或許更多。
“仙師君王,獨孤義認為,段部落人口逾十萬,還能拼湊出一兩萬士兵,當好好利用一番,為我大隋開疆拓土。”
“段部落近一半青壯留在關內,百濟如今不是四分五裂的馬韓各部落,單單憑藉段部落,即使不事生產,或許能拼湊出一兩萬兵力,戰鬥力堪憂。不若令其拿出精銳青壯三千,統一交與王延文將軍使用,更能事半功倍,不過段天瑞是否歸附隋國,尚未有定論,此事何人向他分解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