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已經進入了八十年代, 改革開放也已經好幾年了,但自由戀愛這種事情,擱在鄉下地頭還是一件很稀罕的事兒。多數人更樂意遵循一貫的習俗, 也就是有意中人後,讓家裡的長輩幫著探探口風, 假如對方樂意, 就託媒人從中說合,接下來就是訂婚、結婚……
這種情況, 倒是比舊社會的盲婚啞嫁稍微好點兒, 起碼雙方都是見過面的,相看之後更是會經常見面說話。其實,像甄興華當初就屬於這種的,他是自己看上了周萍,再託人幫著說合的。
也因此,甄興華倆口子很願意去理解、尊重兒子的想法。
當然,所謂的理解和尊重, 也是建立在一定條件下的, 假如今個兒甄卓凡看上的姑娘不咋樣, 當父母的態度肯定就不是這樣的了。
等入夜後,甄興華難免又提起了這個事兒。不過, 他沒直接說自己的意見,只道他以前回家待的日子少,再說就算回家好了,那也是忙著跟父母妻兒相處, 哪有工夫去關注別人家的娃兒?反正,在他的印象裡,毓秀就是個乖巧聽話的娃兒,外加就是學習成績很好。至於別的,他實在是說不上來。
周萍就不同了,自打她以城裡知青的身份下鄉後,就再沒離開過。以前最遠也不過是去供銷社買點兒日用品,當然後來甄興華自己承包了客車,她也跟著到處跑,待在家裡的時間就少了很多,可那都是近兩年的事情了,按說她該對毓秀挺了解的。
“毓秀那孩子挺好的,文文靜靜的一小姑娘,打小就很懂禮貌,雖然平常話不多,可很懂禮貌,會主動跟人打招呼,家裡人應該是有特地教過的。”周萍邊回憶邊道。
天生的性子開朗和後天培養出來的禮貌,區別還是蠻大的。周萍最大的問題是如同菟絲花一般立不住,可她看人還是挺準的,依稀記得毓秀最開始是那種悶悶的性子,不會主動喊人,甄珠吃零食她不會眼饞,分給她吃她也會收下,是後來才慢慢變了,變得會主動跟人打招呼,也知道感謝和回禮了。
儘管周萍跟苗家人接觸得不多,不過她感覺應該是李桂芳教的:“其實,我不大喜歡苗嫂子,苗家其他人倒是都挺不錯的。”
雖說結兒女親家也得看對方家裡人都是什麼情況,不過也不能強求太多。
甄興華也是這個意思,他比周萍略多想了一層,主要是他攤上了那麼一個大舅哥,對將來的親家肯定是有所要求的。可說話,周萍孃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周大舅這麼個糟心玩意兒,假如沒周大舅,就周外婆一個人是掀不起什麼浪的。這麼一看,何小紅的問題就不大了。
“現在說這些也沒啥用,人家苗大娘還沒鬆口呢。”
大學生是很稀罕,全鄉第一個大學,還是市狀元,又考上了清大。甭管從哪方面來看,甄卓凡都變成了香饃饃。事實上,早在前兩年,就有人在甄興華跟前說道了,去周萍那邊說的人少,畢竟周萍瞧著就不像是能拿主意的人,還有不少是找了甄家大房的,讓親戚當中間人是常規操作。
有人稀罕,那就必然也會有人不稀罕。甄興華看不上那些一窩蜂湧上來的人,可眼下人家苗大娘表現出興趣缺缺的模樣來,他又頭疼上了。
“咱兒子可真會挑啊,他是咋從這麼多人裡頭,一下子挑中了最不可能答應的人?”
從甄卓凡的高考成績出來後,甄興華就沒少跟公社高中的老師、校長打交道,也因此聽說了不少訊息。譬如說,下一屆的學生裡並沒有太出挑的,本校能否再出一個大學生,只怕得看再往下一屆了。正巧,甄珠就在再往下那一屆,甄興華多問了一句,就問出了老師心目中僅次於甄卓凡的好學生。
也就是毓秀。
一個極有可能考上大學的好學生,好像確實沒必要對另外一個大學生過於稀罕。畢竟,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