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共憤,右北平與雒陽有二千五百里左右,太守毅然出兵酸棗,攻破武關,兵進潼關,差點救回陛下,這是何等忠義?卻因各諸侯不用力而功敗垂成。”
“如今,太守兼護烏丸中郎將之職,蘇僕延和丘力居卻不聽召喚,視朝廷於無物,太守興兵討伐,為朝廷而戰,有何不可?”
荀攸這一番說辭,劉鑫也禁不住拍案叫絕。他這一說辭從三個方面為劉鑫反駁,一是反駁邴原說劉鑫四處征戰之舉,稱都是為了朝廷;二是反駁邴原說戰爭造成民不聊生,稱劉鑫所佔區域百姓生活得很好;三是反駁邴原就劉鑫不顧朝廷權威,稱劉鑫恪守太守本分,從未逾越,反倒是公孫度自己給自己封官封侯,是謀利。
關鍵是,荀攸的說辭中列舉了大量的“事實”,雖然這些事實中有些地方他詭辯了,可邴原久居遼東,有些事情壓根就了不解,都是人云亦云。如此一來,邴原就不敢輕易反駁荀攸。例如劉鑫這護烏丸中郎將的官職就是壓迫董卓才被隨手封的,他卻利用來製造藉口對付烏丸。劉鑫與烏丸之間的恩恩怨怨,涉及朝廷對烏丸等異族的政策,由來已久,有些事情誰說得清。
大量事實擺在眼前,邴原頓時啞口無言,不知怎麼反駁荀攸,半晌才說:“荀氏之人,果然不同反響。”
“好吧!賢侄,此次前來,有何貴幹?”邴原說不過荀攸,就不糾結這個問題。劉鑫聽了,心中大定,因為邴原剛才與荀攸說話時稱他為你們太守,如何卻稱賢侄。嘴上仍有威嚴,但稱呼上的改變,說明邴原真的被說服了,並認同他的所為。
“叔父乃當今名士,門生遍佈天下,小侄想請叔父主持一下教化之事。”
“我並無意出仕為官,賢侄你白跑一趟了。”
“叔父在此開學講學,研究經學,亦是行教化之事,與小侄所求並不衝突。小侄掌控這幽州大半土地,想在幽州行全民普及教育,讓幽州之民都能讀書寫字,也為了幽州百姓,叔父素有愛民之心,傳授學問亦是叔父所願。叔父參與普及教育的同時,又能將自身所學傳授天下,豈不兩全其美?”
喜歡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請大家收藏:()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