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務島中部的深山密林中,還有為數不少類似這樣的臨時定居點,其中一部分建築的修建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
當時海漢軍首次南下攻打宿務,西班牙人意識到不可力敵,便動了心思要在島上構築更多的定居點,以便能在海漢軍攻擊此地的時候避開鋒芒,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但海漢軍的攻勢也並沒有時間規律可言,或許一年之內連著來好幾次,又或許連續多年都沒有任何警訊。
這也導致修築臨時定居點的工程斷斷續續,形勢不妙的時候就抓緊趕工,恨不得一夜之間就建完。可一旦太平日子過得久了,這些設施長時間派不上用場,平時也得派人維護,建得多了會很不划算,於是相關專案又不免會陷入停工狀態。
而且為了防止海漢軍對山林中的定居點來個一鍋端,單個定居點的建築規模也不會很大,能收容幾百到千人不等。各個定居點之間沒有修築道路,僅有山間小徑連通,以免讓敵人循著道路快速推進。
但交通不便也給各個定居點自身運轉造成了問題,為了便於從宿務城獲取物資和情報,這些定居點的位置就不能距離城區過於遙遠,再加上對水源等居住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絕大部分的定居點都位於島嶼中部東西海岸之間這塊區域內。
而西班牙人修築這些定居點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跟海漢軍決戰,而是想透過避而不戰,儲存實力的方式,來拖到海漢軍自行撤離宿務島。出於這樣的目的,這些定居點也幾乎都沒有修建防禦工事,僅僅只是在外圍設定了一些哨站。
西班牙人所有的這些設計,都是基於海漢軍不會長期佔領宿務島,更不會深入山林清剿全島的觀念,一旦海漢軍的行動突破了這種陳舊觀念,西班牙人就沒有什麼進一步的應變方案了。
想繼續逃也沒地方可逃了,如果沒有適合的居住條件和穩定的物資補給,就算逃到更遠的山林中,絕大多數人也很難存活下來。
而且海漢海軍已經控制了宿務島所有的港口,連漁村也沒有放過,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可以離島的船隻。想要逃離宿務島,大概就只剩下自己砍樹做木筏這條路可走了。但這樣出海逃生,存活率也未必會比直接上戰場高出多少。
近乎絕望的西班牙人在海漢軍攻打的第二處定居點發動了反擊,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出路只剩兩條,要麼戰死沙場,要麼投降或被俘成為苦役。本質上來說,這兩種結果並無差別,無非是死得快死得慢而已。
西班牙人的垂死掙扎並沒能換來奇蹟發生,海漢軍早已料到了會有這樣的情況,毫不費力地擊潰了西班牙人發動的衝鋒。
交戰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在密集的火力打擊之下,超過一百五十名西班牙人被當場擊斃,沒死的也幾乎是人人帶傷。
戰鬥結束後,海漢軍這處定居點俘虜了數百名不具備戰鬥力的老弱婦孺。他們當中的成年人被集中起來打掃戰場,以換取活命的機會。
“讓他們在劃定的這個位置挖坑,挖三尺深,明早之前必須挖好,否則他們全都得死!”
鄭阿貴沒好氣地給西語翻譯下達了指令,讓他告知眼前這些畏畏縮縮的俘虜。
之所以安排這樣的任務,一是為了消耗這些俘虜的體力,打消他們的反抗念頭,二來等坑挖好之後,便於處理這兒的一大堆屍體。
不過即便是以死相挾,也還是有悍不畏死之人。有個老頭主動出列,向翻譯表示自己寧可死掉,也絕不會聽從海漢人的命令。
鄭阿貴聽了翻譯之後也懶得再廢話,讓人將那老頭拖到俘虜佇列前面,拿起步槍親自處決了這個老頑固。
“告訴他們,要嘛埋葬他們死去的親人,要嘛就跟這個傢伙一樣,等著被別人埋葬!”
對敵對陣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