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7章(2 / 3)

。畢竟這趟來黑土港的主要目的是向朝鮮人展示海漢的煤礦開採和運營水平,光吃吃喝喝肯定是不行的,正事還是得好好辦妥,不能讓朝鮮人對這個臨時多出來的安排心生困惑。

謝春簡單吩咐了幾句,不多時外面的馬車和騎兵護衛都準備停當,然後眾人便離開酒樓,乘車前往礦區。從城區到礦區不過兩三里地,乘車走寬闊平整的官道只需片刻便抵達了目的地。

李溰下車之後,立刻便真切地體會到本地地名的由來,腳下的泥土如同被墨汁染過一般,目力所及之處都是一片純黑。所謂黑土,便是眼前所見的這般景象了。

而開採區的景象其實與李溰在石碌鐵礦所見極為相似,地面上也是被挖出了巨大的漏斗形坑洞,這直徑百丈的大坑中一圈圈的螺旋採掘作業面,一直通到坑底。而坑中開採出的煤炭運上坑頂的過程,也與石碌礦場一樣,是用幾具蒸汽動力的捲揚機將其拉到高處。這種機械裝置無疑要比人力或畜力的工作效率高得多,裝煤的車斗在坑壁軌道一上一下走一個來回,比起讓人打空手走這麼一趟還要快得多。

類似這樣的礦坑,在李溰目力所及之處,還有與之相鄰的另外三個,這四個礦坑兩兩成排,如果從空中俯瞰應當是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田”字結構。李溰大致估算了眼前這個礦坑裡正在勞作的礦工數目,約莫有七八百人之多,如果另外三個礦坑也是同等開採規模,那就至少有三千名左右的礦工同時在這裡勞作。考慮到這種幾乎是純手工操作的重體力活的連續工作時間不太可能持續一整天,很可能還有輪換排班的制度以保證工作效率,本地礦工的實際數量很可能還要多一倍以上。

這些礦工或是為了散熱,或是不想讓衣服在勞動過程中磨損得太厲害,大多都是打著赤膊拿著鍬鎬在勞動,滿身的煤灰掩蓋了他們本來的膚色和樣貌,每一個人都是黑不溜秋的如同崑崙奴一般。

正好謝春在身邊,李溰便向他求證自己的猜測:“請問謝大人,本地這些礦工是分幾班輪換,還是就一幫人頂著幹滿?”

謝春道:“我們這裡是分作兩班,以午時為界限,各三個時辰。世子別看每一班的工作時間不算太長,但每個礦工班組都有相應的採掘任務,如果在班次時間內完不成任務,那相應的酬勞也會扣除一部分。”

實際上礦工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三個時辰的工作時間裡並沒有給他們留下多少划水的空間,具體的工作量都是經過了大面積的反覆測試,確定在三個時辰裡能夠基本榨乾礦工們的體力。如果不夠賣力,就極有可能會導致自己所在的班組無法完成任務。當然了,如果這個班組的能力強到可以超額完成任務,那麼也會按比例給予相應的獎金。只安排兩個班次並非謝春有多麼厚道,或是考慮到挑燈夜戰的開採成本會比較高,而是本地的礦工數量有限,沒有條件再排更多的班次進行輪換了。

這種露天開採的煤礦相比在地下打洞的坑道式煤礦少了很多風險,但礦工的一些職業病依然無法避免,比如在這種煤灰滿天飛的環境中長期勞作,身體的呼吸系統就不免受到傷害,呼吸道疾病和肺病在礦工群體中都是高發病。所以這些礦工的收入雖然不錯,但實際上掙到手的也是某種程度的賣命錢了。

當然了,對於這些需要生計餬口又沒有什麼一技之長的民眾來說,在黑土港當礦工算是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了,累歸累,但工作時間不算太長,收入足以養活一家人,基本住房有官方分配,礦上每天還能包一頓飯,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找到比這更好的工作了。

即便是想擺脫這個工作的礦工,也大多是將希望寄託在了下一代人身上。謝春專門從儋州引入師資力量,在本地建立了礦工家屬學校,讓礦工們將子弟送去讀書識字。如果有比較突出的苗子,也會有官方出面承擔費用,將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