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規模有限,登州這幾所小學每年培養出的畢業生,加在一起雖有千人上下,但能有足夠資質進入中學繼續學習的,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北方大學的文教基礎相對薄弱,所以唸完小學基本就能在本地找到不錯的工作,運氣好趕上官府衙門招人,甚至還能混個吃皇糧的差事。而且除了中學這條路之外,還有職業學院這個回報更快的渠道可選,很多民眾因此並不願意讓子女再多花三年時間,去接受成本更高但回報未知的進階教育。
白樂童問道:“唸完中學,今後前途更為廣闊才是,為何民眾不選這條路?莫不是看中了職業學院的就業前景?”
趙溥苦笑道:“不止如此,去職業學院唸書,入學的時候往往就有用工單位等著了。那些礦場財大氣粗,只要學生願意早早簽下用工協議,在他們唸書期間還能有豐厚的獎學金可拿,這條件哪是我這中學能比的?”
“唸完中學出來,雖然也能找份不錯的差事,但收入卻未必比得過職業學院出來的學生。而且在民眾看來,職業學院學的那才是傍身的本事,中學所學反倒沒那麼實在。”
白樂童聽得連連搖頭道:“這實在是短視,不念中學,今後又哪能有晉升向上的機會!”
趙溥道:“普通人哪會明白這中間的門道。真懂的人,也不會在意需不需要讓子弟讀登州中學了。”
趙溥畢竟是在三亞待過好些年的人,對於海漢的社會結構和官僚體系都有一定的認知,自然明白海漢上層對文化素質的重視。平民出身的子弟要想往上爬,要麼投軍入伍積累戰功,要麼就只能依靠海漢的文教體系,透過苦讀來獲得更多的機會。
但普通人往往沒熬到真正的機會出現時就已經放棄了繼續進修,而那些明白其中門道的人,卻會覺得登州中學這樣的教育機構只是雞肋,他們會設法將子女送到教育條件更好的南方地區,甚至直接送到三亞就讀,這樣在唸完中學之後,還有機會進入更高等的學府進修,屆時能得到的就業前景可就遠非普通人所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