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子敬也不打算重複陶弘方的行程,再去拜訪商務部的駐杭辦事處。他準備自行在杭州城四處轉轉,看一看這座城市的真實面貌。
寧子敬換了一身行頭,帶了兩名隨從,便輕裝簡行,又進了杭州城。
古人有云,“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錢塘”便是杭州的舊稱。在唐代的時候,杭州便與廣州、揚州並列為當時的三大通商口岸。五代和南宋時期,杭州作為國都,自然也成為了區域貿易中心。
到了明代之後,杭州雖然不再享有京都的待遇,但經貿活動反而比以前更為興盛發達。據史料記載,“入錢塘境,城內外列肆幾四十里,無咫尺甌脫,若窮天罄地,無不有也……五方輻湊,無窳不售”,足見當時杭州城內外的繁華程度。
寧子敬已經向瓊聯發的管事楊集打聽過了,入城之後便徑直去了壽安坊市,此處又被稱作官巷口,據說是城中最為繁華的集市所在地。
這裡的交易主要是透過小店小鋪的零售來進行,街邊還有許多遊攤。市面上常見的商品包括各種布料、衣物、牲口、器皿、食物、藥材等等,據說也是杭州城中唯一一處開設有夜市的場所。
寧子敬邊走邊看,不時停下腳步,與賣家交談一二。遇到閤眼緣的東西,也會掏錢買下,讓隨從拿著。
寧子敬很快就注意到,市集上出售的各種生活日用品中,有不少都是產自海漢的工業品,如火柴、肥皂、油燈、菜刀、玻璃杯等等。這些商品雖然是經過長途航運之後才抵達杭州集市,但價格卻沒有想象中那麼昂貴,充其量也就比南方的廣州地區高了那麼一兩成而已。以杭州的消費水平來看,尚在普通人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而銷售這些商品的賣家也毫不避諱地宣傳其產地,稱這些商品是產自海漢京城的上等貨。當然這種說法哄哄本地不知情的民眾還行,對寧子敬來說就毫無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