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行為終究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今後著史也不太好進行粉飾。近年來也有些文人注意到了這個領域,開始想方設法地幫官方填上這個大坑,張金寶主持編撰的這本《瓊州史考》,目的也正是在於此。
這種雜文書籍一般很難被官方出版社看上,不過瓊西書院編的這本書極好地契合了官方的需求,加之內容尚可,寧崎親自稽核之後,對其中幾處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見,並特批了這本書由文教部下屬的三亞出版社印刷發行。
官方的態度很明確,便是有意要借這本書中所宣揚的“史實”,來證明海漢“迴歸”瓊州島在義理方面的合理性,把“入侵大明”這種說法變成“迴歸故土”,重點突出海漢才是瓊州島“原本”的主人,恢復對這裡的統治合情合理。
當然了,除了列舉海漢先民曾在瓊州島生活的種種“證據”之外,這本書中也沒忘了用重點篇幅來描述瓊州島“迴歸”海漢治下之後,這裡所發生的各種正面變化。比如黎苗族裔與漢族民眾之間長期矛盾的解決,農業開發的成就,航海和商業給瓊州島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海漢軍事力量對地區格局的產生的影響等等。
寧崎一紙批文,這本書首批就將發行三千冊,不僅在海漢國內發行,更重要的是向大明境內投放,以此來慢慢改變輿論。李奈等人雖然還沒看過這本書的內容,但聽他們倆這麼一介紹,也就大致明白了其目的所在。
雖說這種宣傳對大明多少有些不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也是在為大明遮醜。畢竟對於對大明來說,失去了對瓊州島的統治,放任海漢在南海崛起,的確是相當嚴重的恥辱。
如果大明已經明擺著不可能再從海漢手裡奪回瓊州島,那麼以一種相對不那麼丟臉的方式來描述這一段歷史,或許也並非壞事。因此在場的幾名大明商人雖然明白了其中的貓膩,但對於這種做法也說不上有多反感,更何況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他們知道自己如果能完成海漢的要求,肯定會有相應的回報。
果然寧崎便說道:“各位如果能協助在大明發行這些書籍,那麼在下一年的貿易過程中,各位仍將像以前一樣,獲得優先結算貨款的待遇。”
李奈道:“若只是發行,恐怕也沒多少人專程去買這些書來看,倒不如辦一辦活動,吸引一下文人圈子的注意力。”
寧崎道:“三少爺言之有理,那回頭我會讓駐各州府的機構操辦相關的活動,到時候也希望各位多多幫忙宣傳。”
海漢透過發行書籍的方式在大明搞文化滲透,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發行書籍的內容,也逐漸從經史子集之類的典籍,慢慢擴大範圍,近年來更是發行了不少書中暗含宣傳手段的書籍。
而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諸如駐廣辦這樣的駐外機構,也會配合書籍的發行,在當地搞一些針對性的宣傳活動。比如說由當地某家書院或者文社出面,舉辦某本書的讀後感徵文活動。只要有足夠份量的獎賞,自會有一些文人撰文投稿。不管其態度是對書中觀點贊成還是反對,只要在當地引發了討論熱度,對海漢來說便是達到了目的。
瓊西書院並不是以文學功底見長的書院,想要撰寫一些為海漢歌功頌德的詩詞歌賦很難出彩,所以張金寶組織人手編寫這本書也算是另闢蹊徑,能夠如此得到寧崎的賞識,更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預計。
張金寶本以為靠著這本書在文教部高官心中為書院和自己刷一點印象就不錯了,但現在看來顯然上頭對此的重視程度遠超自己想象,倒也算是此行的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