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場內戰打響的第一天開始,圍繞關門海峽控制權展開的戰鬥就從未停歇過。
為了能夠打贏海戰,交戰雙方除了調集麾下的所有戰船之外,還各自從海漢採購了大量戰船投入戰鬥。據不完全統計,開戰至今被擊沉在關門海峽水域的戰船,大概已有上百艘之多,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們重金購入的海漢戰船。
不過比拼財力人力物力,終究是幕府更具優勢,幕府軍投入海峽戰場的船隻數量,明顯還是要比九州聯軍多出一個級別,所以在消耗戰中慢慢佔據了上風,逐漸控制了關門海峽,並將戰線推進到北九州的土地上。
而九州聯軍的艦隊規模有限,從海漢補充戰船的速度又慢,打消耗戰終究是耗不過對手。為了儲存實力,九州聯軍只能選擇將剩下的作戰船隻後撤,只執行一些投送兵力和遠端突襲的任務,不再進入海峽與幕府軍正面抗衡。
戰爭進行到目前這個階段,幕府軍已經習慣將關門海峽視作自家控制區,然而九州聯軍卻突然糾集了艦隊主力再次殺回這裡,而且看這來勢洶洶的架勢,竟似要跟幕府軍就此展開海上決戰。
九州聯軍的這種異動,自然而然就被幕府軍的將領們與當前的局勢聯絡到了一起,而由此得出的結論也是讓他們不寒而慄——對方現在拼命要消耗幕府軍的海上力量,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切斷關門海峽航道,使幕府軍無法再進行跨海峽的兵力調動。
說得更直白一些,九州聯軍不計代價的衝殺,就是要切斷駐紮在北九州這部分幕府軍的退路。
意識到這樣的可能性之後,北九州大營的幕府軍頓時出現了一片騷動。先不說能不能撤回海峽對面的本州,就是目前的作戰補給,也全部都需要跨海峽運輸來保障,一旦海峽航道中斷,那麼大營的物資頂多只能撐個十天半個月。
至於九州聯軍是不是真的有實力消滅掉幕府軍部署在此的海上力量,這個節骨眼也沒多少人會去細想了。畢竟這些戰船貨船也全都是從國內各藩調集而來,大部分並非幕府所轄,在德川家綱已經失聯的當下,其主人免不了也會有儲存實力的心思。
此時在關注海上戰況的不僅僅是海峽兩岸的幕府軍,特地趕到前線觀戰的石迪文父子和幾位九州大名也同樣十分緊張。
這場仗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引發幕府軍的恐慌,但能否擊退海峽附近的敵軍艦隊,石迪文和幾位大名其實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如果幕府軍的艦隊沒有受到之前這些傳聞的影響,就是要跟九州聯軍決一死戰,那麼九州聯軍目前僅存的幾十艘戰船有可能會全交代在這裡。在從海漢接收到下一批戰船之前,九州聯軍都將失去海上作戰的能力,相當於是整個九州海岸線對幕府軍門戶大開了。
但如果不冒這個險,就會錯失了眼下擊敗幕府軍的大好時機。一旦德川家綱對這一連串打擊軍心的手段作出反應,讓幕府軍重新調整好狀態,九州聯軍可就很難再製造出這樣的戰機了。
幸運的是,幕府軍在失去德川家綱坐鎮指揮的情況下,顯然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了,眼見九州聯軍殺進海峽,一部分戰船非但沒有主動迎上接戰,反而是開始調頭撤離戰場。
哪怕德川家的戰船打出旗語,要求全軍出擊,仍有不少隸屬其他藩的戰船有意裝瞎,只在戰場外圍兜兜轉轉,卻並無上前拼殺的打算。
在當前這種環境下,只要有人開了這個頭,便很快會有其他人跟著效仿。明明幕府軍在海峽內外有上百艘具備作戰能力的船隻,但此時主動迎戰卻僅有掛著德川家旗號的二十多艘船,其他船隻都故意拖在後面觀望形勢。
這種詭異的局面當然也映入了在海峽兩岸觀戰的幕府軍眼中,成千上萬的人目睹了己方陣營的公然割裂,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此刻生出了要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