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手腳,謀取私利,或是給海漢製造一些麻煩。
曹崑在去年下半年一次北上押運糧食的任務中發現,蘇州至淮安的運河上存在著許多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便是途中的剋扣和折損計算。以損耗之名在漕運過程中撈取油水,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以前有漕府衙門專人盯著,一般不會做得太誇張,各個環節把自己該收的一份好處收了也就罷了,運到北方至少還有八成以上。
但如今運糧船還沒過淮安,漕糧就已經以損耗的名義被偷偷刨掉了三成左右。據曹崑所說,他在半夜見到當地衛軍有組織地登船卸糧,並且被警告不許對外聲張。
如果是以前出現這樣的狀況,那承運者肯定要擔責,弄不好還得像曹崑父親那樣賠償損失,但如今在背後組織這種行動的主使者為了不讓事情敗露,已經找到了更好的藉口,便是將這黑鍋推到海漢頭上。
運抵北方的貨物數量不足,是因為途中被海漢查扣了一部分。如果不認繳,那別說糧食,整個漕運都可能會就此中斷。誰要覺得有問題,那就自行去找海漢交涉。
這樣的理由雖然很牽強,但偏偏很有效。對此感到不滿的人,只會聽信傳言,把這筆帳直接記到海漢頭上。懷有疑問的人,也未必有渠道能夠查實海漢是否有過這樣的行為。
漕府衙門已經沒有了嚮明廷效忠的義務,而明廷對漕府衙門也失去了應有的管制力,整個漕運體系都變成了缺乏監管的黑洞。所以只要拖上三五個月之後,這些折損就都會成了無法查證的糊塗賬,而好處自然是流進了某些主使者的口袋中。
最要命的是,即便海漢派到這些地區接管行政事務的官員發現了貓膩,對此也沒有比較好的處理辦法,只能裝聾作啞。因為一旦要徹查懲治漕運體系,那就會牽動太多人的利益,甚至會影響漕運的正常執行,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如果要因此而影響到大量民眾的生計問題,誰又能擔得起這樣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