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傑立刻反駁道:“這兩年廣東有海盜、有流寇,官府管不了,任憑他們裹挾良民,為害地方。最後還是我們出動自家民團去打跑了他們,所有費用全是我們自己承擔的,事前事後都沒找官府要過一分錢的辛苦費,而大明軍隊要是拿不到開拔費,就根本不會出動。廣東遭了天災,難民遍地也沒人過問,也是我們自費買了大量糧食,送去廣東賑災,把那些家破人亡,無依無靠的難民招募到三亞來,給他們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我們主動出頭替官府去做的這些事情,請問是不是有利於天下安定?“
“賑災救助難民也就罷了,這私自設立錢莊和軍隊,那又怎麼說?“李清揚並沒有就此服氣,而是試圖跟顏楚傑繼續辯論下去。
然而顏楚傑是海漢領導層裡出了名的鼓吹手,嘴炮功力也遠在李清揚之上,自然不會被他的反駁給難住,聞言只是微微一笑道:“沒有軍隊,如何維持成千上萬的難民秩序?這成千上萬沒有飯吃的難民聚在一起,你說這些人為了能活下去,最後會發生什麼狀況?沒有錢莊,這些賑災所花費的銀子如何有效地發放到位?難道交給地方官府嗎?只怕到時候難民們能享用到的賑災款項已經十不存一了。李清揚,你也是衙門裡出來的人,對這方面的問題,你應該瞭解得比我更多吧?“
李清揚對這個問題的確沒有太多反駁的資本,因為顏楚傑說的的確就是事實,就算海漢人願意照著官面上的規矩來做,將錢糧交給廣東官府來打理,只怕也難以平息兩廣地區近兩年來此起彼伏的天災**。
李清揚身在錦衣衛這個特殊機構當中,可以接觸到的訊息要遠勝普通人,他很清楚廣東這兩年賑災不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官府處置失當,導致大量災民為了求口飯吃而被各路流寇勢力網路,最嚴重時廣州城裡的駐軍甚至都不敢前往距城僅僅四十里的番禺縣解決匪亂,其士氣和戰鬥力之低下,簡直就是歎為觀止。
李清揚以前所看到的內部報告中,也有提及到海漢民團在李家莊打擊流寇的戰鬥過程,稱其“炮聲如雷,銃彈如雨,流寇數目雖十倍於海漢,狂攻之下卻不得寸進。彼時村外流寇屍首堆積如山,匪首廖大鼻等人被斃於陣前。民眾皆曰,海漢民團過百則不可敵也!“
雖然當時李清揚認為這份報告中的描述太過誇張,但後來他在珠江口的萬山港親眼看到海漢人的炮艦之後,他才知道原來大明帝國的南方真的崛起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相比民間的普通富商,這夥人的組織性和危險性顯然更強,作為大明的首席情報機關,自然不會放過對這種潛在的危險物件進行全面查探。然而李清揚意識到危險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他們一行五人幾乎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海漢人送到孤懸海外的島上給來了個甕中捉鱉。
毫無疑問,其實顏楚傑剛才所說的這些理由,並不能完全掩飾海漢在軍事方面的野心,這一點李清揚明白,顏楚傑自己也很清楚。他所作出的這些解釋,歸根結底只是想要為海漢武裝的存在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錦衣衛不承認不要緊,只要地方官府承認就行,而對於錦衣衛的介入,海漢現在做出的反應就是設法拒止——將錦衣衛的觸角隔絕於海漢控制的這個社會體系之外。
如果說在出發時李清揚還將這次的潛伏行動當作一次普通行動的話,當他被海漢民團俘獲的時候,就知道這群人可並不是一般的地主惡霸,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李清揚等人的真實身份,可以看得出他們對錦衣衛這塊招牌的確有很大的忌憚,但並沒有害怕與錦衣衛打交道。李清揚能夠感受到他們在對待自己這幾個人的時候底氣十足,而這種底氣大概正是來源於他們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顏楚傑此時也不催促李清揚作出回答,就靜靜地看著他,準備著接下來的臺詞。
良久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