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克思一行人考察遼東的第一站,便是位於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港。乘船從芝罘港出發,橫渡渤海海峽到旅順港,朝發夕至,整個航程只需大半天時間。船隊駛入旅順港的時候,太陽都還沒有落山。
白樂童注意到航道右側的山巒高處似乎築有城垛,便向陳平遼問起。
陳平遼介紹道:“如白兄所見,那高處所築乃是黃金山岸防炮臺,分為高低兩處,從海上看過去,兩處炮臺似乎相隔極近,一在山頂一在山腰,但實際上兩處炮臺之間是隔著一道山溝,距離有一里多。艦載火炮想要對其瞄準,往往會有視覺誤差,很難命中目標。白兄若有興趣,可以安排時間前往炮臺參觀。”
陳一鑫在旁邊補充道:“原東江鎮總兵黃龍的陵墓,也在炮臺附近。我們每年都會組織旅順港的水兵部隊,去那裡舉行祭奠活動。”
白克思點頭應道:“忠臣名將,值得後人紀念,找個時間一起去看看吧!”
黃龍雖是前明將領,但其事蹟對軍人來說卻是值得敬佩的物件。當初他率領東江鎮將士鎮守旅順,與後金軍作戰數年,最後全家老小全部殉國,可謂忠烈典範。崇禎下旨追封黃龍為左都督,欽賜祭葬,以紀念他的事蹟。就連後金軍也對這位對手十分尊敬,在處理其後事方面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准許將其安葬於旅順口外的海岸上,繼續在冥冥之中守護這座港口。
海漢從後金手中奪下旅順之後,也對黃龍陵墓進行了數次修繕,前些年還專門在陵墓旁邊修建了一座顯忠祠,每年組織駐軍部隊前往祭奠。
待駛到近處,白樂童才注意到不止是航道右岸的山巒高處築有炮臺,在航道左側的老虎尾半島上,也同樣建有岸防炮臺,一左一右,拱衛著僅有百丈寬的進出港航道。這讓他不禁想到了三亞的勝利港,也是構築了同樣的防禦體系,若有外敵想從海上入侵,首先就得面對來自岸防炮臺的炮火打擊。
搜尋
複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