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調動安排,但那邊衙門裡沒什麼靠得住的熟人,也不敢主動去打聽真相。”
陳一鑫卻已經從這些資訊中品出了一些味道:“如果訊息屬實,我看明廷是打算逐步放棄山東,收縮防線了。”
白克思問道:“那調動軍隊的意思,是要在山東邊界再重新構築一道防線?”
陳一鑫道:“不止如此。我認為調動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避免這些武裝力量無謂折損,或是在地區交接時落入到我們手上。”
白克思恍然道:“他們這是提前應對,免得事到臨頭指揮不動地方駐軍了。”
按照海漢與大明簽署的停戰協議,大明將逐步向海漢移交地方治權,而其中關於武裝力量的交接卻比較模糊,只寫明瞭大明方面不得采取武力手段對交接過程進行抵抗。
武裝力量就是大明實現翻牌的最後機會,明廷當然不會樂意將明軍的指揮權直接交到海漢手上,所以在交接時撤離防區,不與海漢直接交戰,以此來保留有生力量,大概就是最為明智的做法。
但在之前交接登萊兩州期間,曾經出現了一些明廷不願見到的情況。有一部分駐軍部隊不願撤離該地區,帶兵的軍官准備以成建制的形式投靠海漢,以此來換取一個好前程。
明廷無奈之下,只好由兵部和都指揮使司發聲,單方面宣佈解散這些拒不聽從命令的部隊。雖然面子好像是保住了,但讓海漢不費一槍一彈就得到了這些武裝力量,終究還是會覺得肉疼。
至於解散部隊這種說法,對海漢就更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就算明廷不作出這樣的宣告,海漢在接收這些降兵之後,同樣也會先進行篩選,打散編制之後再進行訓練,最終能留在軍中的人員大機率也會被外派至別的地區服役,根本不可能在海漢軍的體系下保留明軍原有的建制。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穩妥的做法,就是提前把部隊調走,部署到其他地方,這樣至少很難再出現成建制的地方駐軍主動投靠海漢的狀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