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所不同,大批作戰物資在當晚便透過海上源源不斷地運入東山。其中也不乏拆卸開來的小口徑野戰炮,用馱馬運進山裡。
陳一鑫的作戰計劃中,東山將會作為突前的橋頭堡。由於東山一面靠海,所以這小小山林中究竟部署了多少海漢軍,對手肯定難以做出清晰的判斷。如果他們還打算像頭幾年一樣,對這裡擺出圍攻之勢,那陳一鑫便要抓著這機會大幹一場了。
這個時候遼東半島已經下了幾場雪,野外環境非常惡劣,不管是兵力投送還是物資運輸,對海漢來說都十分不易。好在類似這樣的練兵行動每年都在組織,各支部隊倒也駕輕就熟,只是將火炮這類重武器運入東山頗費了一些手腳。
海漢軍的行動並沒有刻意隱藏行跡,所以清軍在第二天便已經發現了東山的異狀。不過這樣的情況每年冬天都會出現,清軍倒也沒有太過驚訝,阿濟格在大營中點了四個牛錄的兵馬,命他們慢慢南下靠向東山,如往年一樣在外面圍住這地方,不讓山頭上的海漢軍得到向北活動的空間。
這些清軍在金州跟海漢軍打了幾年的交道,自然知道厲害,停下來的地方距離山頭還頗遠,正處於海漢軍步槍射程的邊緣,就算開火也幾乎沒有精準度可言。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海漢軍此次行動的決心,陳一鑫出動了本地僅有的幾名狙擊兵,並且將他們全部部署到東山上,只要是認準牛錄額真以上的軍官,一律可以自主開火射殺。
為了保證長距離上的射殺效率,這幾名狙擊兵每一輪射擊,瞄準的目標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由同一名觀察手指揮開火,以多重瞄準和集火來提升命中率。
而這次他們的目標便是這幾個牛錄的頭目,這些傢伙並不難辨認,畢竟清軍陣中的盔甲仍是無法大面積普及的裝備,也只有軍官擁有穿戴盔甲的資格。在滿眼都是大皮襖的清軍陣中,身穿鐵甲鐵盔的,不是巴牙喇勇士,就是有名有姓的高階軍官了,當得起海漢軍賞賜的子彈。
在以集火方式連續射殺了兩名牛錄額真之後,這些清軍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踏入了海漢的精準火力打擊範圍,連忙繼續後退以避免被射殺的風險。
但他們卻不知狙擊步槍的射程要遠超普通步槍,即便是又退出去百十來步,卻仍在射程範圍之內。再又被射殺了十餘人之後,終於有一個牛錄的清軍按捺不住火氣,對著東山發動了攻勢。
在他們衝到距離山林還有百步左右的時候,便看到林間伸出了密密麻麻的槍管,也不知道有多少海漢兵藏身其中。
衝在最前面的四五十騎悉數在密集的槍聲中折戟沉沙,而剩下的人立刻便出現了分化,一部分人立刻掉頭就跑,還有一些不怕死的則是繼續衝向東山。
試圖繼續進攻的人毫無懸念地變成了活靶子,僅一輪射擊便消滅了上百清兵,將這個牛錄徹底打殘。
眼見這東山的防禦態度如此強硬,阿濟格當然也不能讓步,立刻調兵遣將發動第二波攻勢。這次清軍試圖採取包抄的方式,分別攻擊東山左右兩側,如果海漢分兵則勢必會削弱其火力強度。
阿濟格拿出了直觀的解決方案,他的想法沒什麼毛病,只是海漢目前投放到東山的兵力已經遠遠超乎他的想象,即便是分兵,也很難憑著一兩個牛錄的攻擊來攻破海漢的防線。
於是在進行了短暫的休整後,交戰繼續進行。海漢軍仍然沒有露面,僅用密集的火力便驅散了清軍的第二波攻勢,並且在左右兩個戰場上輕鬆地收割了近百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