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王李倧來說,其實並不介意把兒子送到海漢國去留學,畢竟這無論是對其個人成長還是國家發展都有不小的益處。但他這兩個兒子雖各有所長,卻因為客觀環境的原因而無法一起送出去,只能選擇其中一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該送誰又該留誰,不免就讓他一直舉棋不定了。
但李倧的猶豫不決對於大臣們來說就不免出現了別的解讀,特別是像金尚憲這種早就選擇了世子的高官,一開始自然更希望國王把老二李淏派出去留學,讓世子留在國內輔政,以降低兩位王子之間的競爭程度,鞏固世子的政治地位。
金尚憲很清楚二王子李淏身後也有以崔鳴吉為首的一派官員撐腰,這些官員倒未必是想挑撥兄弟倆爭奪王位繼承權,多半也只是一種長期的政治投資而已。但如果宮中形勢真的出現變化,讓鳳林大君有了取而代之的機會,這些官員很可能就會開始蠢蠢欲動了。
於私,金尚憲不希望自己看好的世子在未來受到競爭者的挑戰,於公,他也不想未來的朝鮮因為下一代統治者爭奪繼位權而發生動亂。但在與海漢作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接觸之後,金尚憲也對自己之前的想法產生了動搖,即送二王子李淏出去留學是否真的有利於鞏固世子的地位。
從軍方十分積極地操作軍官留學一事便可以看出來,到海漢鍍金已經成為了一些人尋求快速晉升的捷徑,留學名單上的不少人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出身背景。而如果某位王子被派往三亞留學,那麼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內就會與這些被朝鮮寄予厚望的青壯軍官們朝夕相處,只要稍稍用心一點就不難將這些人團結到其周圍。
那麼問題就來了,傾盡朝鮮資源打造的這支新軍,其骨幹軍官幾乎都會被派往海漢留學,如果幾年之後王位繼承人的人選出現了爭議,軍官們肯定會更傾向於這位去過海漢留學,與他們有共同經歷和思想的王子。如果這位王子由此獲得了新軍的支援,幾乎就等同於得到了軍方的背書,這在未來的王位爭奪中無疑就會具備極大的優勢。
雖說朝鮮是文人治軍的體制,但這種看似穩定的制度所造成的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弊端,在歷年的戰事中也逐漸暴露無遺,國王打造新軍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逐步改變這種現狀,所以新軍今後將直接向國王效忠,不受兵曹衙門的管制。這樣一來,這支武裝力量也就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特殊存在,如果新軍選擇了支援某位王位繼承人,就極有可能在王位交接前後造成朝鮮政局的劇烈動盪。
如果二王子李淏被派去海漢留學,然後在此期間拉攏了新軍的骨幹軍官,幾年之後的狀況讓金尚憲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慄——到那時候二王子已經從海漢學到了武器製造的技術,再加上新軍的戰力,以及朝堂上部分官員的投效,這個組合在朝鮮國內肯定無人可及了。至於海漢人到時候會站哪邊,這更是不言而喻了。
雖然這些情況目前還僅僅只是金尚憲的臆想和推測,但的確是未來極有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所以金尚憲如今也不敢在派哪位王子出國留學一事上給國王提建議,一旦這步走錯,今後數年內的朝鮮國內局勢發展都極有可能因此而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
事關重大,金尚憲在這個問題上不敢輕易公開表態,也不希望兩位王子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得過於積極,以免被海漢人所利用。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溰李淏兩兄弟就差沒有把“我想留學”四個字直接寫到臉上了,而海漢人對此也很是欣喜,便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兩兄弟在大同江基地多待幾天。金尚憲雖然知道海漢人動機不純,但也知道自己反對無用,只能留下來當陪客。
海漢接下來對兩位朝鮮王子所做的安排主要還是以參觀本地的軍事訓練為主,大比武活動結束之後,讓兩位王子感興趣的內容便是海漢軍的日常訓練了。
與朝鮮軍相比,海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