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我看那科欽港內戰船不多,城堡也只是小小普通堡壘而已,炮位寥寥無幾,若我們全力發動進攻,荷蘭人恐怕連一天都撐不過去吧?”
聽到董尚義的問話,錢天敦笑了笑道:“這地方對我們意義不大,沒有必要為此跟荷蘭人撕破臉皮。”
董尚義想起之前造訪星島的見聞,試探著問道:“大將軍莫不是顧忌星島那邊跟荷蘭人的生意往來?”
錢天敦道:“你說的只是原因之一,實際上荷蘭人在印度洋西部也有很多地盤,我們今後設立穿越印度洋的航線,少不了會有很多跟荷蘭人打交道的時候。做人留一線,事後好相見。”
按照荷蘭議會在本世紀初授權給東印度公司的轄區範圍,是東起非洲南端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麥哲倫海峽,在此區域間都享有貿易壟斷權。所以在東非沿岸至中東地區、印度半島西岸這個區間內,也依然有不少隸屬於東印度公司的領地。
打下一個小小科欽港,對特戰師來說當然不算什麼困難任務,但由此節外生枝,影響到今後在印度洋西部的長期經營,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離開科欽港,艦隊沿著海岸線繼續往北行進。只走了一天時間,便抵達了下一處目的地,位於科欽港以北三百里外的卡利卡特港。
這個地方雖無天然海灣,海岸線也十分平直,並非繁榮的大港口,但對於遠道而來的特戰師,卻是必須要停泊拜訪的一站。
“兩百多年前,大明宣德七年,鄭和最後一次率領艦隊出使西洋,就曾來到過這裡,為當時統治這個區域的古裡國國王帶來了大明的詔封敕書和誥命銀印。據說這地方也是鄭和的最後一站,他就是在古裡國去世的。作為後人,我們理應要去拜一拜這位航海先驅!”
董尚義雖是漢人,但對於這段歷史的瞭解所知不多,還是聽了錢天敦的介紹,才知道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寶太監鄭和竟然是在此地過世,不禁也感慨前人的厲害,竟然早在兩百多年前就已踏足此地。
這麼說來,從那時算起這兩百年間,大明在航海方面的確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這個時候才有第二批代表官方的漢人再次來到這裡。
事實上鄭和在古裡國待了多久,是否最終在這裡去世,正史中並無明確記載。但根據《上江兩縣誌》、《鄭和家譜首序》、《非幻庵香火聖像記》、《江寧縣誌》等民間所著的文書資料,大致可以推斷出鄭和逝於古裡國的事實。
《非幻庵香火聖像記》中記載,“不期宣德庚戌,欽承上命,前往西洋,至癸丑歲,卒於古裡國。”
《上江兩縣誌》中記載,“有太監鄭和墓,永樂中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於古裡,賜葬山麓。”
不過這記載中所說的埋葬鄭和的山麓可不在古裡,而是南京城南郊的牛首山。鄭和留在卡利卡特港的遺蹟,如今就只有當時所建的一座石碑亭。碑文記錄了當時鄭和造訪此地的經歷,以及兩國協商建立友好關係的內容。
而古裡國的建制也早就沒了,現今這地方是葡萄牙人的勢力範圍,因而海漢艦隊的到來沒有受到什麼阻礙,就得到允許在這裡停靠補給。
錢天敦帶著一眾手下登岸,去到了那座石碑亭所在的地方,舉行了小型的祭拜活動。
這不免引起了葡萄牙人的警覺,擔心海漢人是要借歷史之名,在這地方插上一腳。
不過錢天敦對這地方倒是沒有過多的興趣,要不是這裡有鄭和留下的遺蹟,他甚至都不會下令讓艦隊停靠這個小港。
臨走之時,錢天敦很大方地掏了一筆錢給這裡的葡萄牙官府,要求僱傭專門的人手維護好那處石碑亭。
董尚義頗有些忿忿不平:“明明是我們的先人比葡萄牙人早來到這裡,這地方卻成了他們的地盤,還一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