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王朝建立於十五世紀初,在明朝的官方記載中其實是稱其為滿剌加。這個東南亞國家早在永樂年間,便與明朝建立了朝貢關係。馬六甲的建立者拜裡米國王,曾親自到大明拜見明成祖,並得到了冊封國王的詔書和誥印。
海漢則是按照穿越眾的命名法則,將其與資料庫裡的地名對應,稱其為馬六甲。
馬六甲王朝在全盛時期的領土面積非常龐大,國土從暹羅南部一路延伸至蘇門答臘島、爪哇島一線,以及婆羅洲的西北地區。
但馬六甲王朝起勢快,衰落也快。僅僅一百年之後,葡萄牙人來到了馬六甲海峽,很快就改變了這裡的局勢。
馬六甲海峽這個連通印度洋與南海的海上航道有何等重要的價值,葡萄牙人自然一看就明白了,而唯一阻礙葡萄牙人奪取這個海上戰略要衝的,就只有原本的主人馬六甲王國了。
於是戰爭隨即爆發,葡萄牙人用時兩個月,攻陷了王國都城馬六甲城。之後的十幾年裡,馬六甲蘇丹雖然多次組織反擊,但因為雙方在武裝力量上存在巨大差距,最終一敗再敗,導致王國徹底分裂。
盛極一時的馬六甲王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十幾個土邦小國。這些小國自然無法再完成對葡萄牙人的反擊與驅逐,由此才慢慢形成了現今的局勢。
“暹羅灣海岸上的這些小國,南北兩頭都有更為強大的存在,沒有空間能讓他們擴張。要嘛選擇保持現狀,老老實實當個小國,要嘛就只能透過吞併鄰國來擴充自己的實力。所以雖然他們都是從同一個國家中分裂出來,但彼此之間的關係其實也說不上好,互相防備才是常態。”
李元德一口氣說了一大通暹羅灣的局勢和自己的見解,也不禁有些口乾舌燥。
錢天敦見狀,讓人給他沏了一杯熱茶,李元德趕緊謝過。
錢天敦發問道:“依你之見,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這些國家?”
李元德應道:“對大國應施以震懾,如暹羅、柬埔寨之流,使其不敢輕易南下吞併其他小國。對小國則應恩威並施,設法使其依附於我國。若能收為藩屬國,那是最好不過了。”
錢天敦有心考考他,繼續問道:“那你說說,怎麼個恩威並施?”
李元德道:“暹羅灣周圍這些小國,與我們早有生意往來,這些年也派了不少人到我國留學,聽說不僅是來學習我國文化,也有一些人是進了我國的軍事院校。由此可見,我國在這些小國應該具有一定影響力。”
經濟、文化、軍事、政治,是海漢對周邊小國施加影響的慣用手段。不過海漢一般不會公開宣揚這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後兩項,往往都是無聲無息地進行,只有這個領域內的人才會了解相關資訊。
而李元德作為一個商人,能夠意識到海漢在這些國家所使用的手段,顯然也跟他的出身背景有關,才能擁有高於常人的眼界見識。
李元德繼續說道:“藉著這次艦隊出動,正好向這些小國展示武力,讓他們全國上下都能認識到我國的實力,相信也能起到收服人心的作用。”
“說得不錯!”錢天敦對他的看法表示了肯定:“那你認為什麼樣的地區局勢對我國是最為有利?”
“維持這一地區的現狀,不要讓第二個馬六甲王朝出現,我認為就是最利於我國的局面。”
李元德回答之後,也不禁有些忐忑,以往從來沒有人跟他討論過這麼高階的話題,就連三叔李奈都不會跟他聊這麼深,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認識是否存在偏差。若是說錯了,影響了錢天敦對自己的觀感,那可就真是說多錯多了。
錢天敦雖然面色如常,心裡卻頗為驚訝,這李元德既然能有如此見識,為何李家卻只安排他在南海跑船,而不是想辦法讓他入仕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