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方在商務部的日常工作中就能接觸到不少有關高雄的資訊,在途中也是順便向其他幾人簡單介紹了一下當地的狀況。
寧子敬道:“據我所知的訊息,有很多出身大明的權貴,在前些年都選擇了在高雄投資買地,經營種植園。”
陶弘方點點頭道:“你說的這種情況的確不少,特別是與我國官員結有姻親的那些上層人士,幾乎都在高雄購置了地產。”
陶弘方沒有具體點明這些人的身份,但在座這幾人都能接觸到內部訊息,自然知道他所說的是指哪些人。
山東的馬家,浙江的曲家,福建的許家,廣東的李家……最先在高雄地區砸下重金置產購地的基本都是這些能得到內部訊息的關係戶。
這些家族都與海漢有著極深的利益瓜葛,是大明內部最早投靠海漢的一批社會上層勢力,在海漢高速擴張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大量的紅利。
特別是像高雄這樣的新殖民區,這些民間資本更是抓住了一開始的空白期,砸下重金參與開發,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大片土地的經營權,這在大明統治的地區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白樂童補充道:“我也看過一些當年的宣傳資料,高雄當地官府為了拉動投資和移民,還真是下了一番工夫,給出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種植園稅賦減免,移民落戶分田地之類的。那個時期大明天災人禍不斷,所以有很多百姓透過各種方式被我國運到海外落戶,高雄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地。”
陶弘方道:“整個臺灣島在那個時期接收了至少二十萬左右的移民人口,就連當初只有一千多常住人口的苗栗,後來也因為人口增長升級為縣治了。”
這幾人當中,只有哈建義是在海外殖民區出生,少年時才被家人從馬尼拉送到三亞學習生活,所以對臺灣島的這段歷史所知較少,當下也是聽得津津有味。